[實用新型]氣體分析光學平臺有效
| 申請號: | 201020206572.2 | 申請日: | 2010-05-2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673112U | 公開(公告)日: | 2010-12-15 |
| 發明(設計)人: | 蘇啟源;肖澤民 | 申請(專利權)人: | 佛山市南華儀器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N21/17 | 分類號: | G01N21/17 |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永裕信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6 | 代理人: | 馮勐 |
| 地址: | 528231 廣***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氣體 分析 光學 平臺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用于分析氣體的氣體分析光學平臺。
背景技術
氣體分析光學平臺廣泛應用在機動車尾氣檢測等各種場合。氣體分析光學平臺的主要結構包括氣室管、位于氣室管一端的發光元件以及位于氣室管另一端的光敏元件,發光元件發出的光經過氣室管投射到光敏元件上。發光元件與光敏元件是否對正,直接影響到氣體分析光學平臺的測量精度。然而在現有的氣體分析光學平臺中,發光元件與光敏元件之間沒有一個可幫助對正的安裝基準,難以保證發光元件與光敏元件的光軸在同一直線上。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易于保證發光元件與光敏元件安裝精度的氣體分析光學平臺。
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氣體分析光學平臺包括氣室管、發光元件和光敏元件,特別地,發光元件固定在一個氣室座內,光敏元件固定在另一個氣室座內,兩個氣室座分別與氣室管的兩端套接。本實用新型以氣室管作為安裝基準,只要將兩個氣室座套在氣室管的兩端就能使發光元件與光敏元件自行對正,由此提高了安裝精度。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即提高了安裝精度又便于安裝,大大提高了氣體分析光學平臺的測量精度。
附圖說明
圖1是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實施例2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參見圖1,氣體分析光學平臺包括氣室管1、發光元件2和光敏元件3。發光元件2固定在一個氣室座4內,光敏元件3固定在另一個氣室座5內。發光元件所在的氣室座4開設有插孔4a,插孔4a的中軸線與發光元件2的光軸同軸。氣室管1的一端套在插孔4a內并且以密封圈6密封。氣室管1的中軸線與插孔4a的中軸線同軸。光敏元件所在的氣室座5開設有插孔5a,光敏元件3位于插孔5a的中軸線上。氣室管1的另一端套在插孔5a內并且以密封圈7密封。氣室管1的中軸線與插孔5a的中軸線同軸。兩個氣室座4、5分別整體成型有氣嘴4b、5b,用于連接氣管。被檢測的氣體經其中一個氣室座的氣嘴進入氣室管1,再從另一個氣室座的氣嘴流出。
作為進一步改進,本實施例還在氣室座5內安裝有溫度測量元件8和/或壓力測量元件9。這樣就便于測量氣室管1內的氣壓和/或氣溫。溫度測量元件8和壓力測量元件9可以安裝在任意一個氣室座內,或者在兩個氣室座內都安裝溫度測量元件和/或壓力測量元件。與發光元件2、光敏元件3、溫度測量元件8、壓力測量元件9相關的控制電路也可以一并組合安裝在氣室座4、5內。
實施例2
參見圖2,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的區別主要在于氣室座與氣室管的連接方式不同。在本實施例中,發光元件2所在的氣室座4整體成型有插管4c,插管4c的中軸線與發光元件2的光軸同軸。插管4c插入氣室管1的一端。氣室管1的中軸線與插管4c的中軸線同軸。光敏元件3所在的氣室座5整體成型有插管5c,光敏元件3位于插管5c的中軸線上。插管5c插入氣室管1的另一端。氣室管1的中軸線與插管5c的中軸線同軸。本實施例的其他結構與實施例1相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佛山市南華儀器有限公司,未經佛山市南華儀器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20206572.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