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固沙腸式沙障無效
| 申請號: | 201020203984.0 | 申請日: | 2010-05-1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671094U | 公開(公告)日: | 2010-12-15 |
| 發明(設計)人: | 閆德仁;吳麗娜;薛博;胡小龍 | 申請(專利權)人: | 內蒙古自治區林業科學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E02D3/00 | 分類號: | E02D3/00;E01F7/02 |
| 代理公司: | 呼和浩特北方科力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15100 | 代理人: | 王社 |
| 地址: | 010010 內蒙古自*** | 國省代碼: | 內蒙古;1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固沙 腸式沙障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防沙治沙生態建設用的沙障,特別指一種固沙腸式沙障。
背景技術
固定流動沙丘是防沙治沙工程建設中最重要的內容。一方面,由于流動沙丘的流動性強,危害性較大,必須得到有效的治理和控制。另一方面,流動沙丘中的水分相對較好,但風蝕嚴重,建立人工植被時成活容易、保存難。所以,采取有效技術措施控制流動沙地風蝕是建立植被、控制流動沙丘的關鍵環節。
沙障是防沙治沙工程建設中最常用有效的技術措施,尤其在流動沙地治理和植被恢復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設置的沙障類型主要是機械沙障,它采用柴、草、枝條、板條等材料直插在沙面上,或用粘土、卵石等在沙面上堆成土埂,起到降低風速、阻擋和固定流沙的作用。常用的固沙措施有:草方格、粘土方格、尼龍網固沙、碎石方格、粘土壓埋等;常用的阻沙措施有:枝條沙障、防沙柵欄、阻沙堤、截沙溝、擋沙墻等。此外,還有新型抗老化土工布、聚丙烯薄板等為材料制成的沙障。鋪設機械沙障以人工鋪設為主,工作量大、速度慢、效率低、成本高。因此如何大幅度的降低沙障固沙成本,并快速建立植被,發揮目的樹種的生態作用是生產中急需解決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固沙腸式沙障,這種固沙腸式沙障是針對高大密集型流動沙丘,采取的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結合而設計的。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由如下方案來實現:固沙腸式沙障,其特征是:由內填沙土的桶狀布袋,一個一個首尾連接形成。
本實用新型還包括如下方案:所述布袋長5-20m、粗5-10cm,兩端扎緊。
本實用新型有如下優點:固沙腸式沙障是針對高大密集型流動沙丘,采取的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結合的綜合固沙沙障。它應用可降解材料,利用流沙材料,就地取材填加到布袋中,同時配套采用造林固沙技術。在野外鋪設沙障固沙時,需要按照具體設計進行作業,并根據生物固沙技術要求進行造林,完成沙障鋪設和造林任務,實現低成本(綜合固沙成本控制在200-300元/畝)雨養條件下固定高大密集型流動沙丘的目的。它體現了適用、簡單、廉價、高效持久的特點。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舉一實例
圖1固沙腸式沙障立體圖(二個單體連接)
圖2固沙腸式沙障固沙造林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1、固沙腸式沙障的制作和鋪設:如圖1所示,選擇具有抗老化能力的沙障材料(布袋材料),制成直徑5cm粗的圓桶型布袋,單個布袋長度10m,并封閉布袋一端,在另一端使用專用工具,就地取材填加流動沙土,填滿后與另一布袋用棉繩扎緊,依次連接多個布袋,以香腸連接方式即制成固沙腸式沙障。如圖2所示,具體鋪設時,根據流動沙丘高低起伏、平緩狀況,在沙丘中下部位設置固沙腸式沙障,通常在沙丘的迎風側鋪設沙障,寬度是整個沙丘迎風側的1/3即可,而沙丘頂部不設置。鋪設時,根據流動沙丘的寬度沿著沙丘等高線一排排進行鋪設。
2、固沙腸式沙障保護造林:如圖2所示,按照施工設計在野外鋪設好沙障后,結合生物固沙技術要求進行造林。造林方式可以是植苗造林,也可以是插條造林,或者是雨季播種造林等。具體栽植或播種位置在固沙腸式沙障的背風側10-20cm處。
3、使用效果:主要是從沙障沙埋程度、沙障兩側積沙寬度、沙障中央風蝕深度、以及造林成活率、生長量等指標評價固沙腸式沙障使用效果。根據實地跟蹤調查,固沙腸式沙障使用效果非常明顯。根據實際需要,固沙腸式沙障長度以10m、直徑確定在5-6cm為好。在固沙腸式沙障的背風側5-20cm處栽植沙柳或楊柴,一方面能夠盡快形成生物沙障,接替可降解固沙腸式沙障,發揮固沙作用;另一方面,還可以合理利用沙地水分資源,在適宜的蓋度下固定流沙。沙柳或楊柴平均成活率為90%,當年沙柳的平均高度為67cm,楊柴平均高度為40cm,雨季播種楊柴平均高度10cm,每延長米2-3株。
4、技術特點:就地取材、以沙固沙、填裝方便,特別適合在交通不使、固沙材料難以運送的高大密集型流動沙丘治理使用。低成本(每畝固沙綜合成本在200-300元)、綜合配套、成效明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內蒙古自治區林業科學研究院,未經內蒙古自治區林業科學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20203984.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