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家庭廢水轉化成再生水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201020183350.3 | 申請日: | 2010-05-0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670742U | 公開(公告)日: | 2010-12-15 |
| 發明(設計)人: | 李敬陽;李敬群;李敬華;李中和 | 申請(專利權)人: | 李敬陽 |
| 主分類號: | C02F1/00 | 分類號: | C02F1/00;E03C1/12 |
| 代理公司: | 阜新市和達專利事務所 21206 | 代理人: | 邢志宏;趙景浦 |
| 地址: | 123000 遼寧省***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家庭 廢水 轉化 再生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污水處理設備,特別涉及一種家庭廢水轉化成再生水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我國的淡水資源屬極度缺乏的國家,河流干涸、地下水位下降,沿海地區,海水倒流,對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區的人畜飲水已非常困難,而自來水的成本也越來越高,自來水價格也不斷上漲,有的家庭已千方百計采取節水措施,如用洗衣水沖衛生間,洗米、菜水沉淀后再利用拖地等,這種措施也只能用桶或盆等器皿盛裝廢水和過濾后的水,有時廢水多了盛裝的器皿有限,也只好倒掉一些,不能充分利用廢水資源,而且在無廢水時,也只能用凈水拖地或沖衛生間。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術不足,提供一種能處理各種家庭污水。方法、設備簡單、處理后的水能多用途的家庭廢水轉化成再生水裝置。
本實用新型解決技術問題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家庭廢水轉化成再生水裝置包括廚房再生水存儲箱一、洗衣廢水存儲箱、再生水存儲箱二、連接管一、二、三、四,其特點是在廚房中固定裝再生水存儲箱一,衛生間中固定裝洗衣廢水存儲箱和再生水存儲箱二,再生水存儲箱一和自來水管出水口處設一個過濾漏斗,過濾漏斗中上面設一個過濾鋼網,鋼網下面、小篩網上面裝過濾材料一,過濾漏斗下端接沉淀桶一頂端,沉淀桶一上端接通沉淀桶二,沉淀桶二的頂端設連接管三,連接管三接過濾桶下端,過濾桶中從下至上裝大、中、小過濾料二,過濾桶上方設一個抽水泵一,抽水泵一用連接管一、二和閥門連接再生水存儲箱一、二上面,洗衣廢水存儲箱上設廢水入口,廢水入口上方用接管四與抽水泵二連接。洗衣廢水存儲箱、再生水存儲箱一、二下方均設有出水管和閥門。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家庭廢水轉化成再生水裝置可以把廢水轉化成再生水循環使用,除飲用水外都可以做清潔用水等,節水效果明顯。
附圖說明
以下結合附圖以實施例具體說明。
圖1是家庭廢水轉化成再生水裝置結構示意圖。
圖中,1-接管一;2-再生水存儲箱二;2-1-再生水存儲箱二出水管;3-洗衣廢水入口;4-洗衣廢水存儲箱;4-1-洗衣廢水存儲箱出水管;5-漏斗形過濾器;5-1-鋼網一;5-2-過濾材料一;5-3-小篩網;6-接管二;7-沉淀桶一;8-沉淀桶二;9-固定環;10-過濾桶;10-1-過濾材料二;11-抽水泵一;12-接管三;13-再生水存儲箱一;14-再生水存儲箱一出水管;15-自來水管;16-抽水泵二;17-接管四;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參照附圖1,家庭廢水轉化成再生水裝置是把再生水存儲箱一13固定在廚房中墻上,再生水存儲箱二2和洗衣廢水存儲箱4固定在衛生間內墻上。洗衣廢水通過抽水泵二16和接管四17和洗廢水入口3進入到洗衣廢水存儲箱4內,廢水存儲箱4下方設出水管4-1和閥門。再生水存儲箱一13下方設出水管14和閥門,并與自來水管15和閥門并排安裝,在出水管14和自來水管15與閥門的下方設一個漏斗形過濾器5,洗手或洗菜淘米水可直接倒入漏斗形過濾器5中。漏斗形過濾器5中上方設一個鋼網一5-1,過濾菜葉等,過濾器5漏斗下方設一個小篩網5-3,小篩網5-3與鋼網5-1之間裝過濾材料一5-2,過濾小顆粒廢物。經過漏斗形過濾器5過濾后的水進入沉淀桶一7進行沉淀,沉淀后的水經過沉淀桶一7上方的接管進入沉淀桶二8進行第二次沉淀。經第二次沉淀后的水經過接管三12進入過濾桶10內,過濾桶10內由下自上裝有大、中、小顆粒的過濾材料二10-1,過濾桶10用固定環9固定在廚房的墻體上。過濾桶10的上方設抽水泵一11,抽水泵一11抽出再生水通過閥門和接管二6、接管一1進入再生水存儲箱一13和存儲箱二2中,再生水存儲箱二2下方設出水管2-1和閥門。洗衣廢水存儲箱4中的水可用做拖地、沖衛生間等,再生水存儲箱二2中的水可用做洗手洗臉等,用上述家庭廢水轉化成再生水裝置節水可達80%左右,效果明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李敬陽,未經李敬陽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20183350.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