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電子接線結構無效
| 申請號: | 201020178968.0 | 申請日: | 2010-04-1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656066U | 公開(公告)日: | 2010-11-24 |
| 發明(設計)人: | 胡明家 | 申請(專利權)人: | 巨亮企業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R13/02 | 分類號: | H01R13/02;H01R13/46;H01R13/631 |
| 代理公司: | 中科專利商標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周長興 |
| 地址: | 中國臺灣臺***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電子 接線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關于一種電子接線結構,尤其是指一種組裝方便并可減少金屬端子的金屬用量及增加訊號傳輸速率的電子接線結構。
背景技術
于一般電子接線結構中,例如電話線接線結構、網絡線接線結構等,其主要是將一訊號傳輸線插入于具有固定規格的一電子接頭內,并再利用工具(例如鉗子)壓迫電子接頭的金屬端子向下移動而電性連接于訊號傳輸線的芯線,之后即可將插入有訊號傳輸線的電子接頭插設于電話或計算機主機以進行訊號傳輸。
請同時參閱圖1及圖2,其中的圖1為公知電子接線結構的分解圖,圖2為公知電子接線結構組裝后的剖面圖。于附圖中顯示有一公知的電子接線結構9,且其包括一電子接頭91及一訊號傳輸線92。
于附圖中,訊號傳輸線92是插入于電子接頭91的插槽912內,且電子接頭91的金屬端子911電性連接于凸出訊號傳輸線92的芯線921。
如附圖所示,于傳統上當訊號傳輸線92插入于電子接頭91內時,訊號傳輸線92的芯線921的高度距離并沒有配合電子接頭91的插槽912的高度距離,換言之,當訊號傳輸線92插入電子接頭91內且芯線921碰觸到插槽912的外壁面913時,芯線921因較為柔軟而容易產生撓曲(如圖2所示),因而無法直接且順暢地插入插槽912,故在組裝上極為不便。
再由附圖可知,因上述結構設計會使得電子接頭91的金屬端子911在長度上必須加長制造才能延伸至插槽912并與芯線921接觸(請參照圖2所示的高度距離H),如此將會造成金屬端子911的金屬用量較多,相對提高制造成本。再者,因金屬端子911長度較長,故訊號傳輸的距離亦較長,相對影響訊號傳輸速率,實非十分理想。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電子接線結構,以克服公知技術中存在的不足。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電子接線結構,其包括:
一電子接頭,包括一頂面、一底面、一插入口、一插槽及至少一金屬端子,該底面凸伸有一彈片,該插入口與該插槽是橫向開設并彼此連通,該至少一金屬端子是縱向由該頂面朝向該底面延伸至該插槽內,且該插槽約略中間處縱向相距該頂面一對應距離;及
一訊號傳輸線,橫向由該插入口插入該電子接頭內,該訊號傳輸線包括一外環面及至少一芯線其凸出于該訊號傳輸線并縱向相距該電子接頭頂面一預定距離,該預定距離是對應于該對應距離并使該至少一芯線對應插入該插槽內且電性連接于該至少一金屬端子。
所述的電子接線結構,其中該至少一金屬端子為一銅金屬端子。
所述的電子接線結構,其中該至少一金屬端子包括至少一尖端其接觸于該至少一芯線。
所述的電子接線結構,其中該插槽包括至少一導引槽其對應于該至少一芯線。
所述的電子接線結構,其中該插槽包括可拆卸的一導引件其對應于該至少一芯線。
簡言之,本實用新型包括一電子接頭及一訊號傳輸線。其中,電子接頭包括一頂面、一底面、一插入口、一插槽及至少一金屬端子,其中的底面凸伸有一彈片,插入口與插槽是橫向開設并彼此連通,至少一金屬端子是縱向由頂面朝向底面延伸至插槽內,且插槽約略中間處縱向相距頂面一對應距離;訊號傳輸線是橫向由插入口插入電子接頭內,且此訊號傳輸線包括一外環面及至少一芯線,其中的至少一芯線凸出于訊號傳輸線并縱向相距電子接頭的頂面一預定距離,此預定距離是對應于對應距離并使至少一芯線對應插入插槽內且電性連接于至少一金屬端子。
因此,當訊號傳輸線插入電子接頭內時,由預定距離對應于對應距離的結構設計,可使訊號傳輸線的芯線對正且直接地、順暢地進入插槽內,亦即可提高組裝方便性。
此外,因預定距離對應于對應距離,故于結構設計上亦可配合訊號傳輸線的芯線縱向相距電子接頭頂面的預定距離而縮短電子接頭的插槽縱向相距頂面的對應距離,故可相對減少由電子接頭頂面朝向底面延伸至插槽內的金屬端子的金屬用量,亦即金屬端子的長度可加以減短,且因此相對使訊號傳輸距離縮短而增加訊號傳輸速率。
附圖說明
圖1為公知電子接線結構的分解圖。
圖2為公知電子接線結構組裝后的剖面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第一較佳實施例的分解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第一較佳實施例組裝過程的剖面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第一較佳實施例組裝后的剖面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第二較佳實施例的分解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第二較佳實施例組裝過程的剖面圖。
圖8為本實用新型第二較佳實施例組裝后的剖面圖。
附圖中主要組件符號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巨亮企業有限公司,未經巨亮企業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20178968.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汽車起動馬達的外殼結構
- 下一篇:一種耐高溫電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