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隱形接頭發熱電纜無效
| 申請號: | 201020173897.5 | 申請日: | 2010-04-2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754628U | 公開(公告)日: | 2011-03-02 |
| 發明(設計)人: | 孫兆濤;孫強 | 申請(專利權)人: | 萊蕪市富強特種線纜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5B3/56 | 分類號: | H05B3/5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71100***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隱形 接頭 發熱 電纜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纜,特別是一種隱形接頭發熱電纜。
背景技術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們對冬季取暖方式要求也在不斷提高,電地暖由此誕生。國外的電地暖水平比較發達,國內電地暖起步也不過10年,電地暖的主要工作單元是發熱電纜,發熱電纜的冷熱線接頭是影響其質量和使用壽命的重要因素。現在市場有顯式接頭和隱形接頭兩種,顯式接頭接觸電阻大,工作狀態時會局部過熱;同時防水和絕緣問題也是不能克服的難題。隱式接頭就克服了顯式接頭的缺點,但是也存在耐高溫性能不好、易折斷等問題。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問題是:提供一種接頭為隱形接頭、耐高溫性能好和不易折斷隱形接頭發熱電纜。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隱形接頭發熱電纜,包括發熱段和分別與發熱段兩端相連的導線段,所述發熱段從外到內依次包括護套層、屏蔽層、絕緣層、若干根耐高溫絕緣層和包裹于耐高溫絕緣層中若干根發熱芯,所述導線段從外到內依次包括護套層、屏蔽層、絕緣層和導電用的與發熱芯數量對應的冷線,所述冷線與發熱芯相連,所述冷線與發熱芯相連處的護套層上設有接頭標志。
為了提高接頭的連接質量,避免出現過熱現象,本實用新型的隱形接頭發熱電纜,所述冷線與發熱芯的結合處為釬焊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隱形接頭發熱電纜,所述耐高溫絕緣層和發熱芯的數量均為一根。
為了提高耐高溫性能,本實用新型的隱形接頭發熱電纜,所述耐高溫絕緣層是由F46塑料制成。
為了防止往復彎曲的時候容易折斷,本實用新型的隱形接頭發熱電纜,所述屏蔽層是由磨砂鋁塑復合帶制成,所述屏蔽層的內表面設有若干條長度方向上的溝槽。
為了提高絕緣性能,本實用新型的隱形接頭發熱電纜,所述絕緣層是由交聯聚乙烯制成。
本實用新型取得的有益效果是:(1)冷線與發熱芯的連接方式為釬焊,提高了接頭質量;(2)耐高溫絕緣層是由F46塑料制成,可承受260°的高溫,提高了電纜的耐高溫性能:(3)屏蔽層是由磨砂鋁塑復合帶制成,所述屏蔽層的內表面設有若干條長度方向上的溝槽,提高了電纜的柔韌性,使得電纜在往復折彎的時候也不容易折斷。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屏蔽層的橫截面示意圖。
圖中:1、導線段,2、發熱段,3、護套層,4、屏蔽層、5、絕緣層,6、耐高溫絕緣層,7、發熱芯,8、冷線,9、接頭標志,10、溝槽。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施例的隱形接頭發熱電纜,包括發熱段2和分別與發熱段2兩端相連的導線段1,所述發熱段2從外到內依次包括護套層3、屏蔽層4、絕緣層5、若干根耐高溫絕緣層6和包裹于耐高溫絕緣層6中若干根發熱芯7,所述導線段1從外到內依次包括護套層3、屏蔽層4、絕緣層5和導電用的與發熱芯7數量對應的冷線8,所述冷線8與發熱芯7相連,所述冷線8與發熱芯7相連處的護套層3上設有接頭標志9;所述冷線8與發熱芯7的結合處為釬焊連接;所述耐高溫絕緣層6和發熱芯7的數量均為一根;所述耐高溫絕緣層6是由F46塑料制成;所述屏蔽層4是由磨砂鋁塑復合帶制成,所述屏蔽層4的內表面設有若干條長度方向上的溝槽10;所述絕緣層5是由交聯聚乙烯制成。
本實施例的隱形接頭發熱電纜,冷線8與發熱芯7的連接方式為釬焊,大大提高了接頭質量,避免了接頭處因過熱而損壞。
本實施例的隱形接頭發熱電纜,耐高溫絕緣層6是由F46塑料制成,可承受260°的高溫,提高了電纜的耐高溫性能。
本實施例的隱形接頭發熱電纜,屏蔽層4是由磨砂鋁塑復合帶制成,所述屏蔽層4的內表面設有若干條長度方向上的溝槽9,提高了電纜的柔韌性,使得電纜在往復折彎的時候也不容易折斷。
實施例2
本實施例的隱形接頭發熱電纜,所述耐高溫絕緣層6和發熱芯7的數量均為兩根,其它的機構和用法與實施例1基本相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萊蕪市富強特種線纜有限公司,未經萊蕪市富強特種線纜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20173897.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金剛石合成塊破碎除塵裝置
- 下一篇:從多形態可執行程序到多形態操作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