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食品干燥設備有效
| 申請號: | 201020172917.7 | 申請日: | 2010-04-2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640390U | 公開(公告)日: | 2010-11-24 |
| 發明(設計)人: | 何錫宏;吳云康 | 申請(專利權)人: | 舟山市普陀明宏機械制造廠 |
| 主分類號: | A23L3/40 | 分類號: | A23L3/40 |
| 代理公司: | 舟山固浚專利事務所 33106 | 代理人: | 范榮新 |
| 地址: | 316100 ***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食品 干燥設備 | ||
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種食品干燥設備,尤其是一種適用于漁船上魷魚干燥加工的食品干燥設備,屬食品干燥設備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本實用新型所說食品干燥設備是指通過熱風、送風、去濕等措施達到將食品干燥目的的設備。目前常用的食品干燥設備,都有一個烘道,烘道有進出貨口并連有送熱風和排濕汽的進出風裝置。食品干燥的放置方式一般有吊掛和平放兩種,兩種狀態干燥一般是用可進出烘道的籠車裝載吊桿或平柵,由人力在烘道內外移動;另外,由于需要干燥的食品尤其魷魚其肉質較厚,為得到內外干燥均勻的產品就要在干燥時使內部水份同時向表面傳遞得到干燥,這就要求烘道內是低溫高風速的,低溫不會使食品表面結殼阻止水份外傳,高風速則有利于將表面水份快速帶走。同時食品干燥時間也有一定要求,時間過長食品就會變質。目前烘道內的通風都采用大口徑的送排風,風速不可能很高,很高不僅耗能高而且會吹亂食品,給后道工序帶來麻煩,因此只能使溫度盡量高以提高水份蒸發速度縮短干燥時間。由于溫度的相對較高,如連續在這種環境下干燥容易使食品表面干硬而里面尚水份較多的現象,口味差且不易保存。所以這類干燥設備往往要將籠車在烘道內外倒騰數輪,即將所載食品表面干燥的籠車推出烘道等到里面濕肉將水份傳到外表面以后再去進行新一輪的干燥,需要多輪重復才能烘干。這樣,現有技術中的這種干燥設備就存在占用場地和人力較大的不足,這一不足對于直接在場地狹小、人工資源緊張的漁船上對捕獲物進行加工時更加突出。吊掛起來進行干燥的設備,這種干燥設備需要有將食品吊掛起來的桿子,通常用來干燥整條的魚、整個的禽、大片的肉或其他需要吊掛起來才能得到良好干燥的食品,其中對魷魚的干燥就常用這種吊掛式食品干燥設備。
發明內容????針對上述不足,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能均勻干燥肉質較厚的食品、加快干燥速度的、自動化程度高的食品干燥設備。
本發明提供的食品干燥設備,包括設有進出風裝置和進出貨口的密閉箱體,箱體內有食品輸送裝置,所說食品輸送裝置是輸送帶,所說輸送帶有多層上下平行地設置,下一層輸送帶的起點與上一個輸送帶的終點在同一個方向上,并且上一層輸送帶終點的鉛直線垂足在下一層輸送帶范圍內。
與現有技術比較,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食品干燥設備由于采用多層輸送帶自上而下接力輸送,使食品在同樣占地面積的干燥設備箱體內的先進路線延長,使同一速度輸送的食品量增加,提高了設備、熱風量和占地面積的利用率。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食品干燥設備,所說的輸送帶是由一對水平平行安裝的鏈輪鏈條機構,兩鏈條之間安裝食品載體,載體是桿子或柵格。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食品干燥設備,所說的輸送帶是板鏈機構,其中板上有孔。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食品干燥設備,所說的輸送帶是兩端的滾筒和安裝在滾筒外的環狀金屬帶,金屬帶包括有孔的薄板或金屬絲構成的網簾。
所說輸送帶最上一層的起點在箱體進貨口外,最下一層的終點在箱體的出貨口外,以方便對食品進行上下輸送帶操作。
附圖說明????附圖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箱體,2-輸送帶。
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所給的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描述。
一食品干燥設備,在箱體1上設置有整個箱體烘道的進排風裝置,箱體內還安裝輸送帶2,所說輸送帶從上到下有7層。每層一個獨立的輸送帶,除最上、最下兩層外,其余長度一樣。上下各層間的安裝位置是起點和終點錯位安裝,是下一層的起點與上一層的終點在同一個方向并且上一層終點鉛直線指在下一層的帶上,也就是說上一層食品送到終點后自然降落到下一層的起點上向相反方向輸送然后依次從最下一層終點送出。其中,最上一層的起點和最下一層的終點經箱體的進出貨口伸出箱體之外,用以向輸送帶上送入要干燥的食品和從輸送帶上取下干燥完畢的食品。
所說輸送帶是現有技術中種類適用于食品操作的輸送帶。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舟山市普陀明宏機械制造廠,未經舟山市普陀明宏機械制造廠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20172917.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