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高精度凸凹模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020165312.5 | 申請日: | 2010-04-1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677360U | 公開(公告)日: | 2010-12-22 |
| 發明(設計)人: | 楊翠剛;龔家禎;田國富;向盛元;楊政武;陳紹榮 | 申請(專利權)人: | 成都宏明雙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6F1/14 | 分類號: | B26F1/1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610091 四川***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高精度 凸凹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模具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高精度凸凹模結構。
背景技術
目前,在孔間間距很小的多個小孔生產工藝中,采用三種工藝可以實現:1)單工序模沖壓成形工藝:用多副單工序模將小孔沖壓成形,再用一副單工序模沖壓成形所需要的產品;2)激光蝕刻加工工藝:首先使用單工序模或其他模具將所需要的產品制造成半成品,然后使用激光發生器的激光產生的高熱能將半成品蝕除小孔后成型;3)高速鉆床鉆孔成型工藝:將小孔逐個鉆孔成型。
以上工藝中,單工序模沖壓成形工藝以其簡單實用得到普遍應用。采用單工序模沖壓成形工藝沖壓小孔時,常常會使用相互匹配的凸模和凹模。考慮到小孔的孔徑和孔間距都比較小,現有的凸模和凹模往往很難達到精度要求。為此,我們發明了一種高精密凸凹模結構。
實用新型內容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上述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高精度凸凹模結構,該高精度凸凹模結構具有結構簡單、成本低廉、組裝靈活、使用方便、生產效率高等優點,尤為重要的是,基于其特殊的凹模和凸模結構可以有效地保證在小孔沖壓時的精度。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高精度凸凹模結構,包括凹模和凸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模由左鑲片和右鑲片相互拼接而成;所述左鑲片和右鑲片相互拼接處對稱設置有半圓弧;所述凸模自左向右依次由鑲嵌固定段、沖壓導向段、弧形連接段和沖孔段組成;所述鑲嵌固?定段、沖壓導向段、弧形連接段和沖孔段為一體式結構。
按照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高精度凸凹模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鑲片的一個外側端角處設置有一直邊倒角,右鑲片的兩個外側端角處均設置有一直邊倒角。
按照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高精度凸凹模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連接段與沖壓導向段連接處的直徑與沖壓導向段的直徑相等,形連接段與沖孔段連接處的直徑與沖孔段的直徑相等。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高精度凸凹模結構具有如下優點:1、結構簡單、成本低廉、使用組裝方便、精度高、生產效率高;2、在高速沖壓過程中,小沖頭不易折斷、壽命長;3、可以有效地保證在小孔沖壓時的精度。
附圖說明
圖1為凹模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凸模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凹模;101、左鑲片;102、右鑲片;2、凸模;201、鑲嵌固定段;202、沖壓導向段;203、弧形連接段;204、沖孔段。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做詳細的說明。
圖1為凹模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凸模的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該高精度凸凹模結構一種高精度凸凹模結構,包括凹模1和凸模2,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模1由左鑲片101和右鑲片102相互拼接而成;所述左鑲片101和右鑲片102相互拼接處對稱設置有半圓弧;所述凸模2自左向右依次由鑲嵌固定段201、沖壓導向段202、弧形連接段203和沖孔段204組成;所述鑲嵌固定段201、沖壓導向段202、弧形連接段203和沖孔段204為一體式結構。
所述左鑲片101的一個外側端角處設置有一直邊倒角,右鑲片102的兩個外側端角處均設置有一直邊倒角。所述弧形連接段203與沖壓導向段202連接處的直徑與沖壓導向段202的直徑相等,形連接段203與沖孔段204連接處的直徑與沖孔段204的直徑相等。
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高精度凸凹模結構可解決現有生產工藝無法滿足高效率生產多個小孔且孔間距非常小的產品的問題。將該模具安裝在高速沖床中,在高速沖床進行每分鐘500沖次以上的工作,將產品一次沖壓成型,不需要再進行二次加工。該模具生產效率高,成本低。同時,在高速沖壓過程中,小沖頭不易折斷、壽命長。
雖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了描述,在本專利的權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圍內,本領域技術人員不需要創造性勞動即可做出的各種修改或變形仍受本專利的保護。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成都宏明雙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成都宏明雙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20165312.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