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風動助拔器無效
| 申請號: | 201020165077.1 | 申請日: | 2010-04-2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645118U | 公開(公告)日: | 2010-11-24 |
| 發明(設計)人: | 馮家元;徐春超;劉日成;張寶林;年寶民;龔慶生;李金海;荊志星;吳洪;于在洪;馬會安;張瑩;吳巖;郎云山;韓復生;溫景輝;周興軍;劉漢強;孟慶豐;姜海雨 | 申請(專利權)人: | 鐵法煤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曉明礦 |
| 主分類號: | B23P19/02 | 分類號: | B23P19/0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12000 ***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風動 助拔器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助拔器,尤其是涉及一種拆分礦井支護用綜采液壓支架的風動助拔器。
背景技術
隨著煤炭產量的增加,煤田開采機械設備的性能和體積不斷增大,就工作面液壓支架形式來說,從開始使用的支撐式液壓支架到掩護式液壓支架,一直到現在的支撐掩護式支架,從噸位上來看,開始整體重量不到10噸到現在的接近20噸,液壓支架噸位的增大,導致增大各部位鉸接銷的尺寸和重量,這就導致液壓支架分解的難度增大。盡管對礦井提升設備的不斷改造,使提升能力大增,但礦井的結構尺寸不能改變,這就導致了由綜采設備外形尺寸增大而帶來的升、入井難的問題。也就是說,要將設備分解成為能裝入礦井罐籠才可升、入井。目前,通常使用的綜采液壓支架,要分解為底座、頂梁、掩護梁、后連桿和前梁五部分方可裝車升入井,也就是說,要拆掉五個部分相連接的鉸接銷。按常用的方法是用錘式助拔器,助拔器的直桿螺紋頭與鉸接銷助拔孔相連接,人拉動助拔錘撞擊直桿頭,從而使鉸接銷軸從孔中拔出。這種拆除方式需要消耗工作人員很大的體力和延長工作時間,而且,在分解液壓支架過程中,由于個別鉸接銷變形或孔的同軸度較差,會導致拆下一個鉸接銷要用4到5個小時的時間,并且工作人員勞動強度相對較大。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在拆分液壓支架時省力、省時的風動助拔器。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風動助拔器包括絲杠和風動扳手,所述絲杠上旋有螺母,所述絲杠與風動扳手之間設有套把桿,該套把桿的一端與所述螺母固定連接,其另一端與風動扳手相連。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的風動助拔器在使用時,利用風動扳手的沖擊力,帶動固定在鉸接銷絲杠上的轉動螺母旋轉,從而使絲杠和鉸接銷一同拔出。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絲杠在與套把桿相對的另一段上套有一個套筒,該套筒與螺母之間裝有推力軸承。絲杠外面加一受力套筒,可以使拔出的鉸接銷能藏在里面。
本實用新型在拆分液壓支架時具有節省工時,節約人力的特點。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附圖為本實用新型風動助拔器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附圖,本實用新型風動助拔器包括絲杠2和風動扳手6,所述絲杠2上旋有螺母4,所述絲杠2與風動扳手6之間設有套把桿5,該套把桿5的一端與所述螺母4固定連接,其另一端與風動扳手6相連。套把桿5與風動扳手6之間的連接方式采用外六角與內六方的連接方式。
所述絲杠2在與套把桿5相對的另一段上可以套有一個套筒1,該套筒1與螺母4之間裝有推力軸承3,所述推力軸承3可以是單向壓力球軸承。加裝套筒1的目的是在拆分液壓支架時使拔出的鉸接銷能夠存放在套筒內。工作時,套筒一端罩在支架鉸接銷上,另一端頂住推力軸承,絲杠將鉸接銷拉到套筒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鐵法煤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曉明礦,未經鐵法煤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曉明礦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20165077.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減少漏光的太陽能熱水器
- 下一篇:原料前處理去雜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