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同步發電機油控電源電路無效
| 申請號: | 201020164526.0 | 申請日: | 2010-04-2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663528U | 公開(公告)日: | 2010-12-01 |
| 發明(設計)人: | 劉紀倫 | 申請(專利權)人: | 力帆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2K19/36 | 分類號: | H02K19/36;F02B63/04 |
| 代理公司: | 重慶市前沿專利事務所 50211 | 代理人: | 郭云 |
| 地址: | 400037 重*** | 國省代碼: | 重慶;8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同步 發電 機油 電源 電路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燃油發電機電源電路技術領域,具體地說,具體涉及一種同步發電機油控電源電路。
背景技術
燃油發電機上的電機有主繞組、副繞組、油控繞組、12V繞組,控制面板內有油控繞組整流回路和12V繞組整流回路。如圖1所示,其中油控繞組的作用是經油控繞組的專用電橋轉換為12V左右的低壓同步電后,為油控回路供電,油控回路設置有熄火開關,該熄火開關化油器電磁閥的線圈繞組串接在油控繞組專用電橋的正負輸出端之間。油控繞組及其專用電橋為油控回路供電,油控回路的作用是在發電機組熄火時,熄火開關能關閉化油器電磁閥,達到關閉油路的目的。
12V繞組作為一個電源對外輸送,且設計功率為100W,而電磁閥的電流為1.5A/15V,大約20W左右。
但現有技術的缺點是:燃油發電機組上的繞組過多,增加了發電機的制造成本。
實用新型內容
為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取消油控繞組及其專用電橋的同步發電機油控電源電路,可以降低發電機和控制面板制造成本。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同步發電機油控電源電路,包括電機主繞組、副繞組和12V繞組,所述12V繞組的兩個輸出端連接在電橋的兩個輸入端,該電橋的正向輸出端和負向輸出端輸出12V同步電,其關鍵在于:所述電橋的正向輸出端和負向輸出端之間串有油控回路。
所述油控回路設置有熄火開關,該熄火開關的一端接所述電橋的正向輸出端,該熄火開關的另一端串化油器電磁閥的線圈繞組后,接所述電橋的負向輸出端。
有益效果:既利用發電機12V繞組對外輸送電能,又利用發電機12V繞組為油控回路供電,這樣就取消了發電機上的油控繞組專用的整流電橋,達到簡化電路,節約成本的目的。
附圖說明
圖1為現有技術的電路原理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電路原理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同步發電機油控電源電路,包括電機主繞組、副繞組和12V繞組1,所述12V繞組1的兩個輸出端連接在電橋D的兩個輸入端,該電橋D的正向輸出端和負向輸出端輸出12V同步電,所述電橋D的正向輸出端和負向輸出端之間串有油控回路。
電橋D的正向輸出端和負向輸出端之間通過串接電容抑制電流波形,再通過安裝三端穩壓模塊或穩壓管實現穩壓和降壓,如7812或12V穩壓管就可以對外輸出12V同步電。
如果線圈繞組3所需工作電壓高于12V,可在7812之前連接一個7815甚至更高的三端或穩壓管,如果線圈繞組3所需工作電壓低于12V,可在7812之后連接一個7809甚至更低的三端或穩壓管,以滿足線圈繞組3對電壓的單獨要求。這種多級電壓提供方式還有很多,屬于成熟技術,在此不再贅述。
所述油控回路設置有熄火開關2,該熄火開關2的一端接所述電橋D的正向輸出端,該熄火開關2的另一端串化油器電磁閥的線圈繞組3后,接所述電橋D的負向輸出端。
當熄火開關2的G端和FS端接通時,線圈繞組3獲得電橋D提供的12V同步電,當熄火開關2的G端和FS端斷開時,化油器電磁閥中的線圈繞組3掉電,化油器電磁閥串接在化油器供油管路中,化油器電磁閥關閉切斷化油器和發電機的供油管路,發電機停止工作。也可以用三極管替代熄火開關2,實現油控回路的通斷,三極管的基極接收熄火信號,發射機和集電極串接在油控回路中。
盡管以上結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進行了描述,但本實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具體實施方式,上述具體實施方式僅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定性的,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啟示下,在不違背本實用新型宗旨及權利要求的前提下,可以作出多種類似的表示,如更改油控回路的控制方式,更改熄火開關2和線圈繞組3的串接順序,這樣的變換同樣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力帆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力帆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20164526.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