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大加工余量鉸刀無效
| 申請號: | 201020164458.8 | 申請日: | 2010-04-2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848604U | 公開(公告)日: | 2011-06-01 |
| 發明(設計)人: | 趙勇;李貞;劉波;劉亮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川東船舶重工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3D77/00 | 分類號: | B23D7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謝殿武 |
| 地址: | 408102*** | 國省代碼: | 重慶;8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加工余量 鉸刀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機械加工工具,特別涉及一種大加工余量鉸刀。
背景技術
孔加工是機械領域較常見的一種加工方式;孔精加工通常利用鉸刀進行,鉸刀用于鉸削工件上已鉆削(或擴孔)加工后的孔,主要是為了提高孔的加工精度,降低其表面的粗糙度,是用于孔的精加工和半精加工的刀具,加工余量一般很小。鉸刀具有一個或者多個刀齒,用以切除孔已加工表面薄金屬層的旋轉刀具,經過絞刀加工后的孔可以獲得精確的尺寸和形狀。
鉸刀一般由刀頭和柄組成。深孔初加工過程中,由于鉆頭太長,鉆頭柄易發生變形,因而孔初加工的形位公差難以控制,鉸孔前底孔加工余量的均勻性和孔的直線度無法保證?,F有技術中,通過鉸刀進行精加工的孔余量一般應保證在0.2~0.3mm之間;由于深孔的初加工無法保證加工余量的均勻性和孔的直線度,導致進行鉸刀精加工時的切削余量不均勻,致使鉸刀卡死和崩刃,增加加工難度,提高加工成本,降低工作效率。
因此,需要對現有的鉸刀結構進行改進,具有較大的加工余量,能夠適用于加工余量均勻性和直線度差的底孔,能夠避免使用時鉸刀卡死和崩刃,保證加工后孔的形位參數精度,降低加工難度,提高工作效率和成品合格率。
實用新型內容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大加工余量鉸刀,具有較大的加工余量,能夠適用于加工余量均勻性和直線度差的底孔,能夠避免使用時鉸刀卡死和崩刃,保證加工后孔的形位參數精度,降低加工難度,提高工作效率和成品合格率。
本實用新型的大加工余量鉸刀,包括鉸刀刀頭和鉸刀刀柄,所述鉸刀刀頭前端面設置銑刀刀刃,所述銑刀刀刃的加工公稱直徑等于鉸刀刀頭的公稱直徑。
進一步,所述銑刀刀刃沿圓周方向并列分布設置在鉸刀刀頭前端面;
進一步,所述銑刀刀刃呈環形分布排列在鉸刀刀頭前端面;
進一步,所述銑刀刀刃徑向尺寸為3mm-5mm。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的大加工余量鉸刀,在現有的鉸刀刀頭上設置銑刀刀刃,對于加工余量不均勻和直線度較差的底孔,可以利用銑刀刀刃進行加工,去除加工余量較大部位,因而本實用新型具有較大的加工余量,改進后加工余量可達2mm以上,能夠適用于加工余量均勻性和直線度差的底孔,能夠避免使用時鉸刀卡死和崩刃,保證加工后孔的形位參數精度,降低加工難度,提高工作效率和成品合格率。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沿A向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沿A向視圖,如圖所示:本實施例的大加工余量鉸刀,包括鉸刀刀頭1和鉸刀刀柄2,所述鉸刀刀頭1前端面設置銑刀刀刃3,所述銑刀刀刃3的加工公稱直徑等于鉸刀刀頭1的公稱直徑。
本實施例中,所述銑刀刀刃3沿圓周方向并列分布設置在鉸刀刀頭1前端面;形成銑刀端面,進行切削時進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本實施例中,所述銑刀刀刃3呈環形分布排列在鉸刀刀頭1前端面;使銑刀刀刃3的設置具有一定的針對性,適用于對底孔4的加工。
本實施例中,所述銑刀刀刃3徑向尺寸為3mm-5mm,根據不同的底孔4孔徑設置不同徑向寬度的銑刀刀刃,本實施例采用5mm。
最后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宗旨和范圍,其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當中。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川東船舶重工有限責任公司,未經重慶川東船舶重工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20164458.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對鋁合金襯塑復合管能進行徑向和軸向切割的剝皮工具
- 下一篇:換檔方向轉向機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