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煤礦井下送風筒消塵降溫裝置無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020163650.5 | 申請日: | 2010-04-1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696073U | 公開(公告)日: | 2011-01-05 |
| 發(fā)明(設計)人: | 陳德俊;杜延文;李德傳;李敬臣;尹森山 | 申請(專利權)人: | 陳德俊 |
| 主分類號: | E21F1/00 | 分類號: | E21F1/00;E21F5/02;E21F3/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58100 黑龍江省雞西市黑*** | 國省代碼: | 黑龍江;2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煤礦 井下 送風 筒消塵 降溫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到煤礦井下送風設備,尤其涉及到一種煤礦井下送風筒消塵降溫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煤礦為保證井下空氣正常流動,通常采用的是通過送風筒向作業(yè)面供風。這種單一供風方式的缺點,一方面由于所送的風較為干燥,解決不了作業(yè)時產(chǎn)生大量的炮煙和煤煙塵造成作業(yè)環(huán)境惡劣的問題。另一方面,隨著礦井開采深度增加,所送較為干燥的風也解決不了地溫率和瓦斯不斷增高的問題,極易形成不安全隱患。
發(fā)明內(nèi)容
本實用新型的發(fā)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以有效克服上述問題,可向井下作業(yè)面輸送具有一定濕度的空氣流,進而達到消塵、降溫的煤礦井下送風筒消塵降溫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的,煤礦井下送風筒消塵降溫裝置包括送風筒、環(huán)形管、噴霧頭、閥門和送水管;
在靠近所述的送風筒出風口處的送風筒上套裝有所述的環(huán)形管,環(huán)形管上均勻裝有三個以上所述的噴霧頭;所述的噴霧頭伸入所述的送風筒內(nèi);所述的環(huán)形管上連接有所述的閥門,閥門的另一端與所述的送水管相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特點是結構簡單,設計合理。可向井下作業(yè)面輸送霧化后具有一定濕度的空氣氣流,不但可以消塵,改善作業(yè)環(huán)境;而且具有一定濕度的空氣氣流還可以與巷道溫度發(fā)生冷熱交換,達到降溫的目的,同時具有一定濕度的空氣氣流在熱交換后還可以膨脹,加速氣流流動,使作業(yè)空間的瓦斯及時排出。適合各類煤礦井下掘進巷道的安裝使用。
附圖說明
圖1為煤礦井下送風筒消塵降溫裝置整體結構主視示意圖;
圖2為煤礦井下送風筒消塵降溫裝置右視截面示意圖;
其中:1送風筒、2環(huán)形管、3噴霧頭、4閥門、5送水管。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給出的是具有四個噴霧頭的實施例。
如附圖所示,煤礦井下送風筒消塵降溫裝置包括送風筒1、環(huán)形管2、噴霧頭3、閥門4和送水管5;
在靠近所述的送風筒1出風口處的送風筒1上套裝有所述的環(huán)形管2,環(huán)形管2上均勻裝有三個以上所述的噴霧頭3;所述的噴霧頭3伸入所述的送風筒1內(nèi);所述的環(huán)形管2上連接有所述的閥門4,閥門4的另一端與所述的送水管5相連接。
使用過程中,可根據(jù)作業(yè)面的煙塵情況和空氣氣流的濕度,通過調(diào)節(jié)閥門來控制噴水量的大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陳德俊,未經(jīng)陳德俊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20163650.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