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冶金用最小流量閥有效
| 申請號: | 201020163336.7 | 申請日: | 2010-04-1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651376U | 公開(公告)日: | 2010-11-24 |
| 發明(設計)人: | 吳武濤;江木安;李本林;劉輝;江東海;王芬芳 | 申請(專利權)人: | 湖北高中壓閥門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K3/26 | 分類號: | F16K3/26;F16K3/30;F16K31/122 |
| 代理公司: | 武漢開元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樊戎 |
| 地址: | 430415 湖北省***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冶金 最小 流量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冶金行業的高壓水除鱗系統,具體地說是一種用于保護水泵的冶金用最小流量閥。
背景技術
在高壓水除鱗系統中,最小流量閥一般安裝在水泵出口的旁路上,當除鱗噴射閥關閉或水泵的溫度升至最高預設溫度(通常為50℃)時,二位五通電磁閥斷電,閥門處于開啟狀態。當除鱗噴射閥打開或水泵的溫度降至預設最低溫度(通常為40℃)時,二位五通電磁閥得電,閥門處于關閉狀態。如此反復循環,從而使水泵正常運行。授權公告號為CN?2861640Y的中國專利《最小流量閥》公開了一種目前得到廣泛應用的最小流量閥,它主要由開有進水孔、出水孔及閥腔的閥體、帶有下進出氣孔的氣缸下蓋、以及襯套、閥座、閥瓣和驅動機構組成,其中,襯套、閥座和閥瓣位于閥腔內,驅動機構包括帶有上進出氣孔的氣缸上蓋、氣缸、活塞及活塞桿。由該最小流量閥的具體結構可知,其閥瓣的下端呈錐面,閥瓣與閥座間的密封面會隨著閥瓣的上下移動而運動,當閥門在關閉和開啟的過程中,由于閥門的結構和介質中存在雜質,對密封面易產生磨損和沖刷,使用壽命十分有限,需要經常更換,進而影響了整個閥的使用壽命。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上述最小流量閥的不足,提供一種使用壽命長、安全性能可靠的冶金用最小流量閥。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冶金用最小流量閥,由開有進水孔、出水孔及閥腔的閥體,帶有下進出氣孔的氣缸下蓋,以及襯套、柱塞、閥桿和驅動機構組成。其中,襯套和柱塞位于閥腔內,驅動機構包括帶有上進出氣孔的氣缸上蓋、氣缸、活塞及活塞桿。所述柱塞開有導流孔,所述襯套與所述柱塞之間設置有密封圈。其特別之處在于:所述襯套的內側開有密封槽,所述襯套與柱塞之間的密封圈設置于所述密封槽內;所述柱塞的下部開有用于連通所述導流孔和出水孔的至少一個介質通孔。
所述活塞桿與氣缸上蓋之間還設置有耐磨環。
所述氣缸下蓋上最好還設置有檢漏孔。
所述活塞桿的上端設置有運行器,所述氣缸上蓋通過支架設置有與所述運行器配合的電感式傳感器。
所述閥體和氣缸下蓋為鍛件材料的閥體和氣缸下蓋。
與以往的最小流量閥相比,本實用新型中襯套與柱塞之間的密封圈設置于襯套內,且襯套的上、下部分均與柱塞密封,不僅提高了閥的整體密封性能,而且密封圈不易被介質和介質中的雜質損壞,其壽命顯著延長,進而整個閥的壽命得到延長;本實用新型采用了平衡式滑閥結構,并在柱塞的塞壁下部設置介質通孔,在控制系統斷氣,即閥處于開啟狀態時,即使介質的壓力使柱塞被頂至閥腔的上端,閥門仍然處于開啟的狀態,能夠保護水泵的正常工作,進而確保整個除鱗系統的安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暨安裝示意圖;
圖中:1-導流孔,2-柱塞(其中:2.1-介質通孔),3-進水孔,4-襯套(其中:4.1-密封槽),5-閥體,6-檢漏孔,7-氣缸下蓋,8-活塞,9-密封圈,10-運行器,11-支架,12-電感式傳感器,13-耐磨環,14-上進出氣孔,15-氣缸上蓋,16-氣缸,17-活塞桿,18-下進出氣孔,19-隔套,20-閥桿,21-閥腔,22-出水孔,23-法蘭,24-安裝底座。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冶金用最小流量閥,由開有進水孔3、出水孔22及閥腔21的閥體5,帶有下進出氣孔18的氣缸下蓋7,以及襯套4、柱塞2、閥桿20和驅動機構組成。閥體5和氣缸下蓋7均為鍛件材料制成。襯套4和柱塞2位于閥腔21內。在氣缸下蓋7上還設置有檢漏孔6,可用于檢測該處是否漏水或者漏氣。上述驅動機構包括帶有上進出氣孔14的氣缸上蓋15、氣缸16、活塞8及活塞桿17。柱塞2開有導流孔1和介質通孔2.1,以連通閥腔21的上部和下部以及導流孔1和出水孔22。閥桿20與氣缸下蓋7之間設置有隔套19。在閥體5與襯套4之間、閥體5與氣缸下蓋7之間、襯套4與柱塞2之間、閥桿20與隔套19之間、隔套19與氣缸下蓋7之間、活塞8與氣缸16之間、以及氣缸16與氣缸上蓋15等處之間均設置有密封圈9。其中,襯套4的內側開有密封槽4.1,襯套4與柱塞2之間的密封圈9設置于該密封槽4.1內。活塞桿17的光桿部分與氣缸上蓋15之間還設置有耐磨環13。活塞桿17的上端設置有運行器10,氣缸上蓋15通過支架11設置有與該運行器10配合的電感式傳感器12。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使用前,將本裝置通過安裝底座24固定,通過法蘭23將進水孔3和出水孔22分別與進水管和出水管連通并固定。工作時,氣動控制系統通過溫度傳感器發出信號,即當介質溫度超過預設溫度時(通常為50℃),二位五通電磁閥斷電。此時,下進出氣孔18進氣,上進出氣孔14排氣,活塞8通過閥桿20帶動柱塞2上移,閥腔21上腔內的介質通過導流孔1進入閥腔21的下腔,進水孔3經介質通孔2.1與出水孔22連通,即閥開啟,介質溫度下降;當運行器10隨活塞桿17上升至接近電感式傳感器12時,電感式傳感器12發出開位的位置信號,此時閥門處于開啟狀態。當介質溫度降至預設最低溫度(通常為40℃)時,二位五通電磁閥得電換向。上進出氣孔14進氣,下進出氣孔18排氣,活塞8通過閥桿20帶動柱塞2下移,閥腔21下腔內的介質通過導流孔1進入閥腔21的上腔,進水孔3與出水孔22被柱塞2阻隔、并由襯套4與柱塞2之間的上下兩處密封圈9密封,即閥關閉。如此反復循環,直到介質溫度低于控制溫度,溫度傳感器不再動作,閥就處于關閉狀態,確保水泵在規定的溫度范圍內正常工作。使用過程中,即使進水孔3處介質的壓力很大,柱塞2被頂至閥腔21的上端,整個閥門仍將保持在開啟的狀態,保證了水泵的正常工作,進而保證了整個除鱗系統的安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湖北高中壓閥門有限責任公司,未經湖北高中壓閥門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20163336.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