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吊具有效
| 申請號: | 201020159919.2 | 申請日: | 2010-04-1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686387U | 公開(公告)日: | 2010-12-29 |
| 發明(設計)人: | 王廣慶;吳迪;呂弘男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汽福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6C1/10 | 分類號: | B66C1/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鈞成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劉芳 |
| 地址: | 102206***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吊具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涉及機械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吊具。
背景技術
在汽車組裝制造中,一般是通過吊具對車體進行吊裝后,再進行各種底盤部件的組裝等操作。
目前汽車生產制造中使用的吊具中,主動機械臂和從動機械臂通過螺栓安裝在吊梁上導向槽內,且吊具上的主動機械臂一般采用直板結構。在車體吊裝過程中,通過該主動機械臂的動作,即可實現吊臂的打開和關合,從而實現對車體的吊裝工作。
但是,現有吊具使用中,由于吊梁上的導向槽,即吊臂打開時下止點位置較低,吊具在垂直方向的空間受到限制,使得部分新產品型號的車體無法吊裝,吊具的使用效果較差。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吊具,可有效增大吊具垂直方向的空間,提高吊具的使用效果。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吊具,包括:包括吊梁和鉸接在所述吊梁兩側的第一吊臂和第二吊臂,所述吊梁的中部設置有導向槽;所述第一吊臂和第二吊臂分別與主動機械臂和從動機械臂鉸接;所述主動機械臂和從動機械臂鉸接,且所述主動機械臂和從動機械臂鉸接處設置在所述導向槽內;所述主動機械臂上,與第一吊臂鉸接位置和與從動機械臂鉸接位置之間的轉動臂的輪廓線為折線。
其中,所述轉動臂的中部為設置有向上為2°角度轉動臂。
所述第一吊臂和第二吊臂分別與一端鉸接在吊梁兩側的第一旋轉臂和第二旋轉臂固接。
本實用新型吊臂通過將主動機械臂上的轉動臂的輪廓線設置為折線,可使得導向槽的設置位置相對提高,從而可提高吊具打開時下止點的位置,使得吊具在垂直方向的空間較大,可滿足更多產品型號的車體的吊裝,提高吊具的使用效果。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吊具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主動機械臂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1中主動機械臂的主視圖;
圖4為圖1中主動機械臂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圖1為本實用新型吊具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中主動機械臂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3為圖1中主動機械臂的主視圖;圖4為圖1中主動機械臂的俯視圖。如圖1、圖2、圖3和圖4所示,本實施例吊具可包括吊梁1、第一吊臂2、第二吊臂3、主動機械臂4和從動機械臂5,其中,第一吊臂2和第二吊臂3分別鉸接在吊梁1的兩側,該吊梁1的中部設置有導向槽6;第一吊臂2和第二吊臂3分別與主動機械臂4和從動機械臂5鉸接連接;主動機械臂4和從動機械臂5鉸接連接,且主動機械臂4和從動機械臂5鉸接處設置在導向槽6內;且主動機械臂4上,與第一吊臂2鉸接位置和與從動機械臂5鉸接位置之間的轉動臂41的輪廓線為折線。
具體地,如圖2和3所示,本實施例中,轉動臂41的中部為設置有向上為2°角度轉動臂,實際應用中,可根據實際的需要設置合適角度的轉動臂,以使得吊具打開時,下止點的位置可提高。實際應用中,為保證吊具的第一吊臂2和第二吊臂3之間的閉合狀態,可適當增加主動機械臂4的長度。可以看出,當吊具打開時,由于轉動臂41具有一定角度的弧度,使得吊具打開時,主動機械臂4和從動機械臂5鉸接處的下止點位置提高,從而增大了吊具在垂直方向上的空間,可適合更多型號車體的吊裝工作。
實際應用中,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中第一吊臂2和第二吊臂3可分別與一端鉸接在吊梁1兩側的第一旋轉臂7和第二旋轉臂8固接。這樣,可有效提高主動機械臂4活動的靈活性,以及簡化主動機械臂4的結構設計,使得吊具的開啟和關閉更加方便。
實際應用中,主動機械臂4可由兩側厚度是6mm的鋼板、中間通過加強結構連接,形成的包含兩個折彎、四個孔的機械臂。具體地,本實施例中主動機械臂4主要是將現有主動機械臂進行改進,將轉動臂的中部增加一個向上2°的角度,使得主動機械臂4上的中間固定孔42和右端的連接孔43由現有的180°調整為178°,從而將吊具打開時主動機械臂和從動機械臂連接出的下止點位置可相對現有技術提高83mm,從而提高了導向槽下端的高度,提高了整個吊具在垂直方向上空間的增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汽福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北汽福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20159919.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電纜松緊在線檢測保護裝置
- 下一篇:主機側置式轎架機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