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導管架樁腿內儲水的鉆采平臺有效
| 申請號: | 201020159664.X | 申請日: | 2010-04-1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695386U | 公開(公告)日: | 2011-01-05 |
| 發明(設計)人: | 路宏;王艷;邱里;張寶鈞;侯金林;高鵬;劉飛;鄭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中海石油研究中心 |
| 主分類號: | E02B17/00 | 分類號: | E02B17/00;E02B17/02;E21B1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紀凱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關暢;任鳳華 |
| 地址: | 100010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導管 架樁腿內 儲水 平臺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鉆井采油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導管架樁腿內儲水的鉆采平臺。
背景技術
在以往的項目中,由于鉆井用水的一次性消耗量不大,通常與平臺上的生產生活用淡水可以匹配起來一體化設計。但是,對于平臺規模較大,如本項目新建的陸豐13-2鉆井采油平臺(DPP)規模較大,平臺定員達到110人,按照滿足正常生產生活的需要,就需要設置2個120方的淡水儲罐,2臺20方/小時的淡水輸送泵。同時,由于此次鉆井系統需要的一次性淡水消耗量達到200方,鉆井淡水泵的排量達到60方/小時。這樣,鉆井用淡水系統與平臺淡水系統很難匹配,需要分開設計。我們曾考慮將鉆井淡水罐與平臺淡水罐分開設置,全部布置在平臺上層甲板。這種設計,使平臺上層甲板的設備布置相對緊張,由于鉆井用淡水罐(200方)占地面積大,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鉆機模塊設備布置的合理性。與此同時,由于鉆井淡水罐的存在,也增加了上層甲板的重量,增加了組塊吊裝的難度。為了優化平臺的設備布局,減輕上部組塊的吊裝重量,節約投資,研究出一種新型儲水形式的鉆井平臺是十分有必要的。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不足,提出一種新型的導管架樁腿內儲水的鉆采平臺。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鉆采平臺,包括平臺組塊和所述平臺組塊下方的至少四個支撐所述平臺組塊的導管架樁腿,所述導管架樁腿的內部中空并且底部開口,并且所述鉆采平臺的至少一個導管架樁腿的內部設置有分隔所述導管架樁腿為上下部分的密封層;所述密封層上部的導管架樁腿內裝有鉆井用淡水。
鉆井用淡水現有技術中是直接儲存在平臺組塊上的淡水灌中,占地面積大,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鉆機模塊設備布置的合理性。與此同時,由于鉆井淡水罐的存在,也增加了上層甲板的重量,增加了組塊吊裝的難度,因此將鉆井用淡水裝在導管架樁腿內,可合理布置鉆機模塊,減輕組塊吊裝難度。
上述平臺組塊包括與所述導管架樁腿相連通的中空的立柱,所述立柱上開有注水孔、抽水孔、注氣孔和排氣孔。由于立柱與其下部的導管架樁腿是連通的,并且立柱更靠近組塊上的水泵和氣泵,因此立柱上開孔(注水孔、抽水孔、注氣孔和排氣孔)是合理的。
進一步,上述注水孔、抽水孔、注氣孔和排氣孔均設置有補強結構。所述補強結構可用現有技術中的各種補強形式。
具體的,上述補強結構采用環形平板補強。
上述導管架樁腿的內部周緣涂設有一防腐層。上述防腐層中的材料可以是現有技術中的材料,如雙組份酚醛環氧樹脂。該防腐材料可用來防止海水和淡水等的腐蝕。
進一步,上述鉆采平臺的導管架樁腿是八個;所述鉆采平臺的四個導管架樁腿的內部設置有分隔所述導管架樁腿為上下部分的密封層,每個密封層上部的導管架樁腿內均裝有50m3的鉆井用淡水。
上述密封層可以是碳鋼封頭。
采用以上技術方案后,可以將鉆井用的淡水200方平均盛裝在靠近井口區的4個導管架樁腿內部,每個樁腿內部裝有50方的鉆井用淡水,取消了原有常規設計中位于平臺上層甲板的鉆井淡水儲罐(200方),節省了平臺空間。具有生活用淡水和鉆井用淡水分開設計功能獨立的特點。使鉆機模塊的設備布置更趨于合理,優化了上層甲板的整體布局。同時,減輕了上部組塊的吊裝重量,節約投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側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但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以下實施例。
下述實施例中,如無特殊說明,均為常規方法。
實施例1、
如圖1所示,一種耗水量大的鉆采平臺,包括平臺組塊1和平臺組塊下方的八個導管架樁腿2。其中平臺組塊1包括上下分布的四個模塊以及穿過四個模塊的中空的立柱11。立柱11與導管架樁腿2是相連通的。
導管架樁腿2的內部中空并且底部開口,這樣當鉆采平臺安裝在海面上時,海水會進入導管架樁腿2內,使得鉆采平臺容易穩定。導管架樁腿2內部周緣還涂有如雙組份酚醛環氧樹脂等防腐材料,可以防止海水等的侵蝕。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中海石油研究中心,未經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中海石油研究中心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20159664.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