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滲透池恒溫控制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020156968.0 | 申請日: | 2010-04-1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628666U | 公開(公告)日: | 2010-11-10 |
| 發明(設計)人: | 姜允中 | 申請(專利權)人: | 濟南蘭光機電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N13/04 | 分類號: | G01N13/04;G05D23/19 |
| 代理公司: | 濟南圣達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張勇 |
| 地址: | 250031 山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滲透 恒溫 控制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滲透池恒溫控制裝置。
背景技術
滲透池為氣體阻隔性檢測設備的主要部件,滲透池由滲透池上腔、滲透池下腔、測試試樣、密封圈等幾部分組成,試樣放在滲透池上腔和滲透池下腔之間,把滲透池內的空間分成兩部分,對試樣兩側的空間進行加壓、減壓或充入不同的氣體,并用相應元器件進行數據監測,就可以進行相應的氣體阻隔性試驗項目。由于測試試樣在不同溫度下的滲透數據差距很大,所以需要對試樣進行控溫。因為整個試驗過程測試試樣長時間緊貼在滲透池上,所以認為滲透池和試樣的溫度是相同的,可以通過對滲透池控溫實現對測試試樣控溫。傳統控溫方法是為滲透池配備一個恒溫槽,由泵向滲透池供應恒溫液體,通過控制滲透池的溫度來間接控制試樣的溫度。這樣做直接造成占地面積大,結構松散,成本提高,控溫精度降低。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為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體積小、成本低、精度高、結構緊湊的滲透池恒溫控制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采用下述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滲透池恒溫控制裝置,它包括加熱元件、制冷元件,加熱元件安裝在滲透池塊內,制冷元件與滲透塊接觸,加熱元件和制冷元件均與溫控元件連接,所述滲透池塊還安裝有感溫元件,感溫元件也與溫控元件連接。
所述滲透池塊設有滲透池下腔和滲透池上腔,兩者間設有測試試樣。
所述制冷元件的制冷面直接與滲透池塊接觸,散熱面在相對滲透池塊的另一側。
本實用新型把滲透池和加熱制冷元件集成在一個滲透池塊上,加熱元件安裝在滲透池的內部,制冷元件安裝在滲透池的表面,制冷元件安裝在滲透池一側的面從滲透池吸熱,相對的一面向外散熱。溫控元件通過控制制冷元件和加熱元件把整個滲透池控制在設定溫度。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為:
1.設備體積縮小。
2.提高了加熱制冷效率。
3.節能。
4.控溫范圍擴大。
5.控溫精度提高。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例的剖視圖。
其中1.滲透池上腔,2.測試試樣,3.滲透池下腔,4.滲透池塊,5.加熱元件,6.加熱元件控制電纜,7.溫控元件,8.制冷元件控制電纜,9.制冷元件制冷面,10.制冷元件,11.制冷元件散熱面,12.感溫元件連接線,13.感溫元件。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
圖1中,制冷元件10的制冷元件制冷面9直接安裝在滲透池塊4的表面,對滲透池塊4制冷;制冷元件散熱面11在相對于滲透池塊4表面的另一側并向外散熱,加熱元件5安裝在滲透池塊4的內部,對滲透池塊4加熱;感溫元件13感應滲透池塊4的溫度,并通過感溫元件連接線12傳給溫控元件7,溫控元件7通過制冷元件控制電纜8和加熱元件控制電纜6對制冷元件10、加熱元件5進行控制,控制制冷元件10的制冷量以及加熱元件5的加熱熱量,把滲透池塊4的溫度控制在某一范圍內。滲透池下腔3在滲透池塊4內,滲透池上腔1把測試試樣2壓在滲透池下腔3上,所以滲透池塊4、滲透池下腔3、測試試樣2溫度均一致。這套恒溫控制裝置實現了對上述三種元件的控溫。
本實用新型可通過以下方式實施:即所述的制冷元件可以安裝在滲透池塊的任一平面。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濟南蘭光機電技術有限公司,未經濟南蘭光機電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20156968.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新型防盜門復合監測智能報警系統
- 下一篇:洗手間器具動作部件維護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