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機動車離合器傳動結構無效
| 申請號: | 201020153690.1 | 申請日: | 2010-03-1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651118U | 公開(公告)日: | 2010-11-24 |
| 發明(設計)人: | 簡誠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強銘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D43/14 | 分類號: | F16D43/14 |
| 代理公司: | 廈門市新華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朱凌 |
| 地址: | 中國臺灣臺南縣***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機動車 離合器 傳動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機動車離合器傳動結構,主要是指一種可減少傳動損失,并可具引擎剎車功效的離合器。
背景技術
現有無段變速(CVT)的機動車常采用離心式離合器,并如圖9到圖11所示,現有的一種離心式離合器結構,包括主動輪10、作動盤20、離合器轂30和軸桿40,該主動輪10與皮帶110相連,并由引擎(圖中未標示)輸出帶動旋轉,該作動盤20與主動輪10連動,并具側板210,并在側板210上樞接設置有蹄片220,且該蹄片220在外緣處設置摩擦片230,且該蹄片220由彈簧240的彈性力收合動作;又離合器轂30套合在作動盤20的側板210外側,并具盤面310,并在對應蹄片220位置凸設環形內徑摩擦部320,又在中央設置可供與軸桿40連動接合的接合孔330和齒紋340;又軸桿40穿插主動輪10、作動盤20和離合器轂30,并設置栓槽鍵410和螺紋部420,使軸桿40一端栓槽鍵410可與離合器轂30的齒紋330連動嚙合,并由螺帽430螺合定位,并該軸桿40連動機動車輪軸(圖中未標示)。
前述結構當引擎動作時可帶動皮帶110、主動輪10、作動盤20旋轉,并如圖12所示,當作動盤20旋轉的離心力大于彈簧240的收合彈性力時可使得蹄片220樞轉展開,并使摩擦片230與離合器轂30的環形內徑摩擦部320摩擦貼合,使得作動盤20可帶動離合器轂30、軸桿40和機動車輪軸旋轉而使得機動車前進,并具有無段變速傳動的功效。
然而因離心式離合器主要通過摩擦接合傳動,當摩擦片230磨損或離合器轂30的摩擦部320表面因灰塵或油漬臟污時易導致摩擦片230與離合器轂30的摩擦部320有打滑情形,并造成傳動損失。
為改進前述情形,如中國臺灣實用新型第M324138號離心式離合器具大、小離合器片并分別接合大離合器片彈簧、小離合器片彈簧以增強大離合器片的遠端與離合器轂的結合力,然而前述結構僅能稍微改善前述缺失,仍不能確保傳動損失的減少,此外該離心式離合器雖然不會如具換檔機構的機動車有行進時換檔鈍挫缺失,可具較佳行進舒適性,但是,該現有離心式離合器,如果摩擦片230收合不連動離合器轂30時,即不具有引擎剎車功能,因而該具離心式離合器的機動車在下坡路段時僅能通過車體本身的剎車機構剎車,其安全性不如具換檔機構的機動車。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機動車離合器傳動結構,以解決現有技術中離合器傳動損失大及不具有引擎剎車功能的問題。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解決方案是:
一種機動車離合器傳動結構,其中,包括:
一主動輪,由引擎輸出帶動旋轉;
一作動盤,與主動輪連動,具有側板,并在側板上樞設數個蹄片,該蹄片外緣設置摩擦片,該蹄片接合彈簧,又在側板上凸設驅動柱;
一離合器轂,具有盤面,該盤面套合在作動盤的側板外側位置,并在盤面對應蹄片位置凸設環形摩擦部,該摩擦部在作動盤旋轉的離心力而使蹄片展開時與摩擦片摩擦連動,該離合器轂還設置有通過離合器轂旋轉的離心力與該驅動柱抵靠連動的連動機構,該連動機構具有作動塊和提供作動塊位移作動彈力的彈性元件,該作動塊設在離合器轂的盤面及對應驅動柱圓周作動路徑位置,并具有抵靠部,該彈性元件分別接合作動塊和離合器轂,該離合器轂旋轉至設定轉速時的離心力使得作動塊位移至對應驅動柱圓周作動行徑位置;
一軸桿,穿插主動槽、作動盤和離合器轂,并與離合器轂連動,且連動機動車輪軸。
進一步,該離合器轂的連動機構還具有槽孔,該槽孔設在離合器轂的盤面徑向及對應驅動柱圓周作動方向位置,該作動塊具有抵靠部和接合板,并該抵靠部設在槽孔內側位置且寬度大于槽孔寬度,該抵靠部凸設可嵌入槽孔而滑移的凸部,該接合板設在槽孔外側位置且大于槽孔寬度,該接合板和抵靠部還經由接合元件接合。
進一步,彈性元件可為扭力彈簧、拉伸彈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強銘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強銘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20153690.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