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脫硫廢水處理系統無效
| 申請號: | 201020136739.2 | 申請日: | 2010-03-1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665593U | 公開(公告)日: | 2010-12-08 |
| 發明(設計)人: | 何世德;李銳;張占梅;周于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遠達水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9/04 | 分類號: | C02F9/04;C02F1/52;C02F1/66;C02F103/18 |
| 代理公司: | 重慶市前沿專利事務所 50211 | 代理人: | 郭云 |
| 地址: | 400060 重*** | 國省代碼: | 重慶;8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脫硫 廢水處理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廢水處理系統,尤其涉及含重金屬、有機物和懸浮物的脫硫廢水處理系統。
背景技術
在設有煙氣脫硫設備的電廠中,煤和石灰石中重金屬元素會進入脫硫廢水,這些廢水需進行單獨的處理將重金屬離子除去,以滿足環保要求。脫硫廢水呈酸性,高濁度,高粘度,廢水中含多種超標的重金屬離子,懸浮物含量高達10000~12000mg/L,含固率在1-2%。
因煙氣脫硫裝置中的旋流器產生的脫硫廢水具有不連續性,目前的脫硫廢水處理技術,廢水首先進入存儲箱,再經石灰中和攪拌箱、重金屬沉降攪拌箱、混凝攪拌箱后到澄清濃縮池,澄清廢水池中的清水進入中和箱中和pH后排放,澄清濃縮池內安裝刮泥機,凈化濃縮時間為15-20小時,污泥由泥漿泵輸送到污泥脫水機壓濾成濾餅后運出。這些技術工藝流程長,占地面積大,投資和運行費用高,凈化時間長,廢水凈化后往往達不到國家污水綜合一級排放標準(≤70mg/L),運行中的攪拌機、提耙刮泥機故障率高,維護保養困難。在脫硫廢水處理的實際運行中,脫硫廢水來水的含固率往往大于設計值,從而增加中和、沉降和絮凝后續處理系統的負荷,浪費動力和藥劑并且造成對系統設備的沖擊。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成本低、穩定性的脫硫廢水處理系統。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脫硫廢水處理系統,包括貯存池、中和箱、沉降箱、絮凝箱、濃縮池和污泥緩沖池,其中所述貯存池、中和箱、沉降箱、絮凝箱、濃縮池和污泥緩沖池依次連通,其特征在于:所述貯存池連接有預沉池,該預沉池上部設置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位于貯存池上方。廢水先進入預沉池,進水的含固率不同,預沉池的停留時間在1-2小時,預沉池底部的污泥排出,預沉后的廢水進入貯存池,以滿足脫硫廢水的間斷運行,再進入中和箱、沉降箱和絮凝箱反應。
上述預沉池由上部的圓筒形和下部的漏斗形兩段構成,所述預沉池漏斗形的部分位于貯存池下方,該預沉池漏斗形的中部連接有排污到污泥緩沖池的排污管。預沉池底部的污泥排入污泥緩沖池。
上述中和箱、沉降箱、絮凝箱由同一箱體縱向設置的隔板分隔而成,所述中和箱與沉降箱之間設置有兩塊隔板,其中靠中和箱的隔板下端與箱體底面留有間隙,靠沉降箱的隔板上端與箱體頂面留有間隙;所述沉降箱與絮凝箱之間設置有兩塊隔板,其中靠沉降箱的隔板下端與箱體底面留有間隙,靠絮凝箱的隔板上端與箱體頂面留有間隙;所述中和箱、沉降箱和絮凝箱內均安裝有攪拌裝置。中和箱加入石灰處理,沉降箱降低重金屬、絮凝箱減少的懸浮物和膠體含量,進入濃縮池。同時中和箱、沉降箱、絮凝箱內不斷攪拌。
上述中和箱、沉降箱、絮凝箱底部均設置有排污管與濃縮池上部相通。中和箱、沉降箱、絮凝箱底部泥渣可以從排污管排出。
上述貯存池上部經管道與中和箱連通,所述絮凝箱上部經管道與濃縮池連通,所述濃縮池底部經管道與污泥緩沖池連通。
上述絮凝箱上部經管道連通有出水池。中和處理后的清水進入出水池。
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主要用于高含固率的脫硫廢水處理,本脫硫廢水處理系統能減少能耗和增加系統的穩定性,對脫硫廢水的處理范圍更大,出水水質更好,運行費用更低。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一種脫硫廢水處理系統,主要由預沉池7、出水池8、貯存池1、中和箱2、沉降箱3、絮凝箱4、濃縮池5和污泥緩沖池6等組成,所述貯存池1連接有預沉池7,該預沉池7上部設置有出水管7a,所述出水管7a位于貯存池1上方。所述預沉池7由上部的圓筒形和下部的漏斗形兩段構成,所述貯存池7漏斗形的部分位于貯存池1下方,該貯存池7漏斗形的中部連接有排污到污泥緩沖池6的排污管7b。
所述中和箱2、沉降箱3、絮凝箱4由同一箱體縱向設置的隔板分隔而成,所述中和箱2與沉降箱3之間設置有兩塊隔板,其中靠中和箱2的隔板下端與箱體底面留有間隙,靠沉降箱3的隔板上端與箱體頂面留有間隙;所述沉降箱3與絮凝箱4之間設置有兩塊隔板,其中靠沉降箱3的隔板下端與箱體底面留有間隙,靠絮凝箱4的隔板上端與箱體頂面留有間隙;所述中和箱2、沉降箱3和絮凝箱4內均安裝有攪拌裝置。貯存池1上部經管道與中和箱2連通,所述絮凝箱4上部經管道與濃縮池5連通,所述中和箱2、沉降箱3、絮凝箱4底部均設置有排污管與濃縮池5上部相通。所述濃縮池5底部經管道與污泥緩沖池6連通。絮凝箱4上部經管道連通有出水池8。
在預沉池7對脫硫廢水預處理,再進入貯存池1,然后貯存池1上部廢水進入中和箱2,在中和箱2內加入石灰處理,沉降箱4降低重金屬、絮凝箱5減少的懸浮物和膠體含量,進入濃縮池5,中和處理后上部清液進入出水池8,下部泥渣進入污泥緩沖池6。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遠達水務有限公司,未經重慶遠達水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20136739.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多功能筆
- 下一篇:具有節能功能的無線輸入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