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蒸汽燙斗蒸汽輸送管道無效
| 申請號: | 201020136346.1 | 申請日: | 2010-03-1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801760U | 公開(公告)日: | 2011-04-20 |
| 發明(設計)人: | 張德俊 | 申請(專利權)人: | 張德俊 |
| 主分類號: | D06F75/06 | 分類號: | D06F75/06 |
| 代理公司: | 大連科技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21119 | 代理人: | 胡連生 |
| 地址: | 116100 遼寧省大連市金***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蒸汽 輸送 管道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服裝制造企業中蒸汽燙斗蒸汽輸送技術領域,尤其是指一種蒸汽燙斗蒸汽輸送管道布置及運行方法。?
背景技術
欲使蒸汽得到干燥使用,單靠管道的保溫顯然還不夠。蒸汽機車的用汽,它是取自鍋爐內上層汽后又分成細管,再通過煙囪來利用煙囪的高溫將蒸汽烘干。而燙斗就不具備這個條件。所以,延用了幾十年的蒸汽燙斗,還沒有真正解決其用汽出水之難題。于是,國外首先出現了電熱器加入燙斗之內將其冷凝水烤干的作法,但這樣做不僅費用高,而且燙斗的使用壽命短。為了解決用汽出水問題,目前服裝制造企業將進汽管道和排水管道連接起來,中間加疏水閥以減少尾汽的浪費(參見圖1)。但效果不是十分理想。因為蒸汽在流動時,冷凝水與蒸汽在壓力的推動下是混合前進的。參見圖1,它只能將B段的蒸汽得以凈化,而用汽取自A段的就有較大的水分。更何況受管道外圍空氣的影響,冷卻隨時都在進行。尤其是大型車間管道長,冷卻更為嚴重。?
實用新型內容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蒸汽燙斗蒸汽輸送管道布置及運行方法,它解決蒸汽燙斗用汽問題效果好。?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的解決方案是:一種蒸汽燙斗蒸汽輸送管道布置方法,一條輸汽管道中設置一個以上的濾水器隔成兩段以上的輸汽管道,每段輸汽管道并聯有不少于兩個蒸汽燙斗,各蒸汽燙斗所用的進汽閥定位在出汽閥之前,各進汽閥與出汽閥中間安裝蒸汽流量控制閥,疏水器安裝在進汽閥之上,再由蒸汽軟管與蒸汽燙斗連接。?
按照上述方法布置的一種蒸汽燙斗蒸汽輸送管道運行方法如下:開始運行時,蒸汽流量控制閥設于開1/4的位置,使用中,根據后面蒸汽燙斗用汽量的大小調節蒸汽流量控制閥。?
按照上述方法布置的一種蒸汽燙斗蒸汽輸送管道運行方法如下:開始運行時,所有蒸汽流量控制閥全部處于常開,使用中,由電子控制器進行間斷式控制蒸汽流量控制閥,由電子控制器調節,確定截止與間隔時間長短。?
本實用新型采用單管道運行辦法。開始運行時,蒸汽流量控制閥設于開1/4的位置,當蒸汽進來時即受到3/4的障礙便向疏水器推進。由于疏水器的容器直徑是輸送蒸汽管道直徑的幾十倍,流量面積直徑又是蒸汽軟管直徑的上百倍,于是進入了疏水器的蒸汽便得到了較長時間的相對靜止,汽輕水重,冷凝水自然沉降回到輸汽管道并從蒸汽流量控制閥1/4開口處推向濾水器。于是蒸汽燙斗所用到的蒸汽就比較干燥了。?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單管道運行辦法主要是加快了蒸汽的流速。如果最后一只蒸汽燙斗在使用時,它就能加快前面每一只蒸汽燙斗的流速,這就克服了雙管道運行(現有技術)所形成蒸汽滯留而產生的冷凝水,避免了普通蒸汽燙斗在間歇后初用時都得首先排放一陣冷凝水或尾汽而出現的極大浪費現象。此外,本實用新型還具有靈活性:如某一只蒸汽燙斗出水,只要將該蒸汽流量控制閥關閉幾秒鐘即可恢復正常。其原理是:關閉蒸汽流量控制閥,截斷輸汽管道的流量,由前而來的壓力全部沖向該只蒸汽燙斗,迅速地將冷凝水壓向后段管。?
濾水器的作用不但只是收回冷凝水,而且由于它的容器直徑大于輸汽管道直徑幾百倍,因此對蒸汽的流量和壓力的使用都起到持續穩定作用。?
附圖說明
圖1是現有技術雙管道布置示意圖;?
圖2是本實施例布置示意圖。?
圖中:1、輸汽管道,2、進汽閥,3、疏水閥,4、排水管,5、蒸汽燙斗,6、蒸汽軟管,7、出汽閥,8、疏水器,9、蒸汽流量控制閥,10、濾水器。?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的實施例與說明書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詳細說明。?
參見圖2,一種蒸汽燙斗蒸汽輸送管道布置方法,一條輸汽管道1?中設置一個以上的濾水器10隔成兩段以上的輸汽管道1,每段輸汽管道1并聯有不少于兩個蒸汽燙斗5,各蒸汽燙斗5所用的進汽閥2定位在出汽閥7之前,各進汽閥2與出汽閥7中間安裝蒸汽流量控制閥9,疏水器8安裝在進汽閥2之上,再由蒸汽軟管6與蒸汽燙斗5連接。?
按照上述方法布置的一種蒸汽燙斗蒸汽輸送管道運行方法如下:開始運行時,蒸汽流量控制閥9設于開1/4的位置,使用中,根據后面蒸汽燙斗5用汽量的大小調節蒸汽流量控制閥9。?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張德俊,未經張德俊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20136346.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