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退輪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201020136175.2 | 申請日: | 2010-02-2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633466U | 公開(公告)日: | 2010-11-17 |
| 發明(設計)人: | 韓峰;廉俊偉;石瑤;劉智偉;李永亮;馮慧琴 | 申請(專利權)人: | 包頭北方創業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B29/00 | 分類號: | B60B29/00 |
| 代理公司: | 包頭市專利事務所 15101 | 代理人: | 張少華 |
| 地址: | 014030 內蒙古自治區包*** | 國省代碼: | 內蒙古;1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退輪裝置,屬于車輪退卸裝置領域。
背景技術
輪對是鐵路車輛行走部分的關鍵部件,它是由一根車軸和兩個車輪組成。車軸輪座和車輪輪轂孔為過盈配合,采用冷壓裝,它們的壓裝質量根據壓裝曲線和壓裝尺寸來判斷。當壓裝曲線或壓裝尺寸不合格,進行輪對退卸,從車軸上退掉壓裝不合格的車輪。
目前,輪對退卸從輪對退卸機上進行,使用輔助裝置退輪套和退輪錘,此輔助裝置單純起傳遞壓力作用,存在傳遞力不均,無緩沖裝置,導致瞬間受力過大,超出零件極限抗壓強度。導致車輪退卸后車軸軸頸蹾粗。為了防止軸頸磕碰傷以及蹾粗,配置輪對專用退卸裝置。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防止輪對退卸后軸頸蹾粗以及軸頸磕碰傷提供一種退輪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用以下方式實現的:
本實用新型包括退輪體,其特征是:退輪體有兩個水平端面,在一個端面上開有一個大圓形槽,圓形槽下部端面開有環形槽,環形槽中心位置開有底部有臺階的小圓形槽,在小圓形槽的底部沿小圓形槽的中軸線開有一個通到退輪體另一個端面的通孔,在小圓形槽的底部設有小墊塊,小墊塊之上設有橡膠塊,在環形槽中設有環形橡膠墊,在大圓形槽內環形橡膠墊之上設有帶中心凸臺和環形凸臺的沖擊塊,沖擊塊的環形凸臺與環形橡膠墊接觸,沖擊塊的中心凸臺與橡膠塊留有間隙,沖擊塊之上設有銅墊。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退輪時能夠防止車輪退卸時軸頸蹾粗以及磕碰傷。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使用狀態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附圖1,本實用新型包括退輪體6,退輪體6有兩個水平端面,其側面為圓弧面(即:退輪體外形為圓柱形或如圖1所示的兩段同心的圓柱形),在一個端面上開有一個大圓形槽,圓形槽下部端面開有環形槽,環形槽中心位置開有底部有臺階的小圓形槽,在小圓形槽的底部沿小圓形槽的中軸線開有一個通到退輪體另一個端面的通孔8,在小圓形槽的底部設有小墊塊4,小墊塊4之上設有橡膠塊3,在環形槽中設有環形橡膠墊5,在大圓形槽內環形橡膠墊之上設有帶中心凸臺和環形凸臺的沖擊塊1,沖擊塊1的環形凸臺與環形橡膠墊5接觸,沖擊塊1的中心凸臺與橡膠塊3留有間隙,沖擊塊1之上設有銅墊2,在退輪體6的側壁上設有吊鉤7。
參照附圖2,當輪對退卸時,銅墊2與車軸10的端面接觸,避免了軸端面與沖擊塊1直接接觸造成軸端面壓傷。當車軸10受力時,銅墊2和沖擊塊1將力傳遞給環形橡膠墊5,環形橡膠墊5先受力發生彈性變形,接著力傳遞給橡膠塊3,橡膠塊3也受力發生彈性變形,退輪體6和小墊塊4支撐著環形橡膠墊5和橡膠塊4,最終車輪11從車軸10上退下。橡膠的變形起到緩沖作用,銅墊尺寸小于車軸端面尺寸,減少了受力時的接觸面積,從而解決了退輪時瞬間受力過大,超出零件極限抗壓強度,導致車輪退卸后車軸軸頸蹾粗及磕碰傷的問題。在附圖2中,9為輪對退卸機油缸,12為退卸機擋板。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包頭北方創業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包頭北方創業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20136175.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碟式剎車三輪摩托車后橋
- 下一篇:一種汽車車輪蓋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