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移動式足部按摩儀無效
| 申請號: | 201020127897.1 | 申請日: | 2010-03-1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668694U | 公開(公告)日: | 2010-12-15 |
| 發明(設計)人: | 王桂海;王昌榮 | 申請(專利權)人: | 王桂海 |
| 主分類號: | A61H39/04 | 分類號: | A61H39/04 |
| 代理公司: | 重慶博凱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李曉兵 |
| 地址: | 400020 重慶*** | 國省代碼: | 重慶;8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移動式 足部按摩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保健按摩儀器,尤其是按摩人體足部、可移動的移動式足部按摩儀。
背景技術
根據中醫理論,人體足部的腳板具有很多穴位,與人體的五臟六腑都是相通的,通過對人體足部穴位的按摩,能怯病養生、強身健體、延年益壽,對人體好處多多。目前,有關人體足部按摩的器械較多,有些按摩器械的效果還不錯,受到消費者的歡迎;如名稱為“反射區足療按摩器”、專利號為02223757.7的實用新型專利公開的按摩裝置,就采用電加熱裝置,進行浴足和按摩,達到一定的效果。但,現有市面上的足部按摩器,一般都要采用電或水等,如用電帶動或用電加熱水,需要額外消耗一定的電能或水,不環保;另外,對于電動的足部按摩器,人的腳板都是被動接受其振動或移動,不能根據個體的差異自己掌握,尤其在按摩力度的大小上不能自己做主,不能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調整,降低其舒適性和按摩效果;其次,其使用場所受到限制,一般都是在家庭使用,不能在辦公室、汽車內等場合隨意使用,在沒有電能的場合也不能使用,對使用者而言有不方便的地方;再次,通常的按摩器都設置了兩個相對固定的放置左、右腳板的區域,一般都只能在一個方向將左、右腳板放置在該區域內,使用時受到方位的限制;最后,使用時一般都是將腳板整個區域放置在按摩區域,同時按摩,不要能根據使用者的特殊需要,重點按摩其中的一個或幾個穴位。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人體足部按摩的器械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種不使用電能驅動、不使用水、體積小巧、能在多種場合隨意使用、使用和攜帶方便、能重點按摩腳板的一個或幾個穴位的移動式足部按摩儀。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一種移動式足部按摩儀,包括底座,其特征在于:底座上,至少設置有一根轉軸,轉軸的兩端設置有軸承,受力時能在軸承支撐下轉動;在轉軸上設置有若干個按摩頭,按摩頭呈回轉體結構,隨同轉軸一起轉動。
進一步的特征是:在按摩頭上設置若干個按摩凸起點。
在底座的四個角部,都設置有能轉動的輔助按摩球。
本實用新型的移動式足部按摩儀,相對于現有技術,具有如下特點:
1、不使用電能,不使用水,是一種環保的按摩裝置。
2、體積小巧,攜帶方便,占用的空間小,使用者能隨時在辦公室、家庭、汽車內使用,根據需要能在多種場合隨意使用;而且使用時不發出聲音、光線等,不影響他人工作、學習和生活。
3、能根據使用者個體的差異,隨時調整按摩力度,提高按摩的舒適性,增強按摩效果。
4、能根據使用者的特殊需要,重點按摩腳板的一個或幾個穴位。
5、本儀器的按摩頭能夠在轉軸上轉動,或隨同轉軸一起轉動,改變與腳板的接觸部位,起到良好的按摩效果。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按摩裝置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A-A向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2中,本實用新型的移動式足部按摩儀,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是矩形塊狀結構、圓形結構或其他合適形狀的結構,在底座1上,至少設置有一根轉軸2;在轉軸2上設置有若干個按摩頭4,按摩頭4呈回轉體結構,按摩頭4能相對于底座1轉動。轉軸2與底座1的連接結構至少有兩種方式,第一種如圖所示,轉軸2的兩端設置有軸承3,其兩端支撐在軸承3上,受力時能在軸承3支撐下轉動,按摩頭4隨同軸承3轉動,或活動設置在軸承3上,相對于軸承3轉動;另一種結構是轉軸2的兩端緊固在底座1上,本身不能轉動,按摩頭4活動設置在,相對于軸承3轉動。
為了取得更好的按摩效果,在按摩頭4上設置若干個按摩凸起點5,每個按摩凸起點5的軸向高度,都較高,高于其周邊的回轉體的高度,凸出于按摩頭4上,起到與人的腳板充分接觸、充分按摩穴位的作用。本實用新型的按摩頭4上的按摩凸起點5,隨同轉軸一起轉動,改變與腳板的接觸部位,起到良好的按摩效果。
在底座1的四個角部,都設置有能轉動的輔助按摩球6,四個輔助按摩球6能在底座1上轉動。對于部分穴位的局部按摩,可以在輔助按摩球6上進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王桂海,未經王桂海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20127897.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