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腹腔鏡膽總管內減壓引流管無效
| 申請號: | 201020125547.1 | 申請日: | 2010-03-0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625313U | 公開(公告)日: | 2010-11-10 |
| 發明(設計)人: | 劉勇峰;王桂蓮 | 申請(專利權)人: | 劉勇峰 |
| 主分類號: | A61M25/01 | 分類號: | A61M25/01;A61M25/09;A61M25/098 |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專利事務所 61214 | 代理人: | 羅笛 |
| 地址: | 716000 陜西省延安市***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腹腔鏡 膽總管 減壓 引流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醫療器械技術領域,涉及一種膽道內引流減壓手術器械,具體涉及一種腹腔鏡膽總管內減壓引流管。
背景技術
傳統腹腔鏡膽總管探查后,要在膽管內放置T形引流管,達到膽道減壓、引流膽汁預防膽漏的目的,患者需要較長時間帶T形管,就會導致膽汁外引流,堿性消化液大量丟失,且拔T形管時竇道破裂就可能并發膽汁性腹膜炎,對患者會造成創傷。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腹腔鏡膽總管內減壓引流管,操作創傷小,使用安全,能有效預防膽漏的發生。
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腹腔鏡膽總管內減壓引流管,包括兩端開口的軟質材料制成的導管,導管的前端口內設置有金屬球體,金屬球體在導管內的表面呈凹球面狀,導管內設置有導絲,導絲伸入導管內的一端頭呈凸球面狀,且該凸球面狀與金屬球體內表面的凹球面狀相適應,導絲的另一端伸出導管外,導管靠近金屬球體一端的外表面上設置有防倒滑導管瓣。
本實用新型的特征還在于,
導管的外徑為4mm、長為80cm。
導管的外表面刻有刻度。
本實用新型腹腔鏡膽總管內減壓引流管,結構簡單,易于加工制造,成本低,其導管內的導絲能引導質軟的導管順利進入十二指腸,導管頭端的金屬能在X線下觀察導管的位置,金屬的重力作用有利于導管隨腸蠕動順腸腔排出體外,導管經Oddi括約肌進入十二指腸后,其前端凸起的“網籃狀”的防倒滑導管瓣有防止導管退入膽道功能。具有使用方便、操作創傷小的特點,是一種安全實用的膽道內支撐減壓引流器械,能有效預防膽總管一期縫合后膽漏的發生。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腹腔鏡膽總管內減壓引流管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金屬球體,2.防倒滑導管瓣,3.導管,4.導絲。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
本實用新型腹腔鏡膽總管內減壓引流管的結構如圖1所示,包括兩端開口的軟質材料制成的導管3,導管3的前端口內設置有金屬球體1,金屬球體1在導管3內的表面呈凹球面狀,導管3內設置有導絲4,導絲4伸入導管3內的一端頭呈凸球面狀,且該凸球面狀與金屬球體1內表面的凹球面狀相適應,導絲4的另一端伸出導管3外,導管3靠近金屬球體1一端的外表面上設置有防倒滑導管瓣2。導管3的外徑為4mm、長為80mm。導管3的外表面刻有刻度。
本實用新型腹腔鏡膽總管內減壓引流管的使用過程是,腹腔鏡膽總管探查時用膽道鏡一次性取凈膽管內結石后,通過腹壁戳卡孔,經切開的膽總管向十二指腸放置本實用新型腹腔鏡膽總管內減壓引流管,導管3內的導絲4能引導軟質的導管3順利進入十二指腸4-5cm處,退出導管3內的導絲4,經導管3注射生理鹽水20ml,腹腔鏡下觀察見膽總管切口周圍無注射液體反流,說明腹腔鏡膽總管內減壓引流管頭端與管腔相通的部分進入十二指腸。將導管3在膽總管切口平面剪斷,取出尾側棄用部分的導管,腹腔鏡下用5-0可吸收線連續縫合切開的膽管壁,達到膽道減壓引流,預防膽漏發生的作用。
導管3頭端的金屬球體1能在X線下觀察導管3的位置,導絲4前端的半球形部分與導管3頭端內金屬球體1的弧型窩形成“關節”狀結構,使導管3頭端內金屬球體1在導絲4的推動力下順應阻力大小在壺腹部調整方向經Oddi括約肌及十二指腸乳頭部進入十二指腸降部。導管3經Oddi括約肌進入十二指腸后,其前端“網籃狀”的防倒滑導管瓣2有防止導管3退入膽道功能;由于導管3前端金屬球體1的重力作用及其導管3的瓣狀結構,有利于導管3隨腸蠕動順腸腔排出體外。
本實用新型腹腔鏡膽總管內減壓引流管具有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操作創傷小的特點,是一種安全實用的膽道內支撐減壓引流器械,能有效預防膽總管一期縫合后膽漏的發生,避免了膽道探查手術后需要長期帶T管引起膽汁外引流的痛苦。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劉勇峰,未經劉勇峰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20125547.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