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海底管道集油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020121340.7 | 申請日: | 2010-02-2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615337U | 公開(公告)日: | 2010-10-27 |
| 發明(設計)人: | 劉春厚;苗春生;欒剛;宋春娜;曲有杰;黃佳瀚;梁稷;張云鵬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深圳海油工程水下技術有限公司;天津開發區藍鯨海洋工程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7D1/00 | 分類號: | F17D1/00 |
| 代理公司: | 天津三元專利商標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2203 | 代理人: | 高鳳榮 |
| 地址: | 100010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海底 管道 集油器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集油器,尤其涉及一種用于回收海底管道泄漏原油的海底管道集油器。屬于海洋石油工程領域。
背景技術
在海上石油開發工程中,需要在海底鋪設海底管道用于原油的輸送。由于海底管道所處位置是在海底,因此,一旦出現泄露事故,則需要及時對海底管道進行修復,以避免原油外流污染海洋環境。
目前,針對不同情況對海底管道進行修復主要采用以下幾種方式:
1)機械卡箍修復,用于竄孔小漏,且海底管道無大的機械變形;
2)水下機械三通修復,用于海管的局部凹陷;
3)水下開孔封堵作業修復,用于錨損大漏這種典型的損壞事故;
4)雙封雙堵維修,用于海管受損后僅發生變形并沒有泄漏。
但是,由于上述幾種方式都需要較長的時間的前期準備工作,在此期間仍然會有原油外流污染海洋環境。通常,只能采取停產方式以防止大量原油泄漏擴散對環境造成重大污染。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缺點,而提供一種海底管道集油器,其結構簡單,安裝方便;其可以在第一時間運至現場進行
安裝,在不停產的情況下及對海底管道進行修復之前,先對泄漏原油進行控制并回收,避免油田由于漏油而被迫停產以及防止漏出的原油污染海洋環境。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海底管道集油器,其特征在于:設有一罩體,該罩體的頂端連接有一出油管,該出油管上安裝有控制閥門;罩體下端的兩側相互對應各設有一弧形凹槽。
所述罩體為鋼結構,罩體為下端開口的正方形,上端為金字塔式的四面體。
所述罩體上設有數個吊點及把手,罩體兩側底部連接有加強筋板。
所述控制閥門的開關為單臂旋轉式。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適用性廣:對于不同的海底地貌,無論是砂或泥覆蓋的海底管道,還是位于不平整的海底管道,都可以使用本實用新型進行臨時處理;根據不同的海管直徑,可制作不同半圓口尺寸的集油器;根據所檢測到的海底管道的損傷程度和漏油量的大小,可制作容積合適的集油器。
2)操作簡單:本實用新型可由閥門來控制原油回收至海面船上的過程,閥門開關做成單臂旋轉式,方便于水下機器人(ROV)或潛水員的操作。在放油管罩時,可以將軟管連接油管罩從船上吊裝下放至集油器出油管附近,然后,由水下機器人(ROV)或潛水員進行位置調整,將油管罩套上集油器的出油管上。
3)反應時間快:在發現海底管道漏油之后,需要立即對漏油管道段進行臨時處理。本實用新型可以在第一時間運至現場進行安裝,有效防止原油進一步擴散污染海洋環境。
4)制作費用低:本實用新型由普通碳鋼板和鋼管制作而成,材料要求不高且制作工藝簡單。由于用于海底環境,而且只是臨時處理裝置,無需進行防腐處理,因此制作的費用較低。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中主要標號說明:
1罩體、2控制閥門、3出油管、4吊點、5把手、6加強筋板。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利用了油的密度小于海水密度而使得漏油在水中將往上浮起的原理,主要包括:金屬罩體1、控制閥門2及出油管3。罩體1采用普通的碳鋼板和鋼管焊接制成的鋼結構罩體,罩體1為下端開口的正方形,上端為金字塔式的四面體;罩體1上采用焊接方式連接四個吊點4及把手5,使用索具連接這四個吊點4可將集油器下放至海底,放在管道漏油段上,且剛好能罩住管道。罩體1兩側底部采用焊接方式連接有加強筋板6。罩體1的頂端采用焊接方式連接有一出油管3,出油管3上安裝有法蘭和控制閥門2,控制閥門2的開關為單臂旋轉式。罩體1下端的兩側相互對應各設有一弧形凹槽,本實施例為:弧形凹槽為兩個兩個半圓口,半圓口的半徑與海底管道的外徑相同,只要置于管道上方就能剛好罩住管道漏油段。
使用時,將本實用新型的半圓處罩于漏油的海底管道上。由于油比海水的密度小,因而,漏油從海底管道中泄漏到海水中后,將往上運動,聚集到罩體1空腔內的頂部。隨著油的不斷泄漏,聚集到罩體1空腔頂部的漏油也會越來越多。罩體1空腔內的油在聚集到一定程度后,將由水下機器人(ROV)或潛水員下水,將船上的連接管線連接到集油器的出油管3上,并將金屬罩體上的控制閥門2打開,原油通過連接管線在海底較高的壓強下,將被回收至船上的回收裝置中。
控制閥門2為現有技術。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范圍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深圳海油工程水下技術有限公司;天津開發區藍鯨海洋工程技術有限公司,未經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深圳海油工程水下技術有限公司;天津開發區藍鯨海洋工程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20121340.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氣體輸送管路穩流裝置
- 下一篇:輸水管道自動泄水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