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新型捆鈔紙無效
| 申請號: | 201020117080.6 | 申請日: | 2010-02-2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626612U | 公開(公告)日: | 2010-11-10 |
| 發明(設計)人: | 李文卿 | 申請(專利權)人: | 李文卿 |
| 主分類號: | B65D63/10 | 分類號: | B65D63/1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071200*** | 國省代碼: | 河北;1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新型 捆鈔紙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新型捆鈔紙。
背景技術
紙幣是目前我國的主要流通貨幣,成沓的貨幣需要使用捆鈔紙來捆綁。目前所通用的捆鈔紙有兩種,一種為普通的手工操作捆鈔紙,在捆鈔時首先用捆鈔紙將鈔票纏繞幾圈后,再將捆鈔紙末端圍繞捆扎紙纏繞壓平后才可,操作不僅浪費時間,而且浪費紙張,捆好的紙幣還容易松開;另一種為帶熱熔膠的捆鈔紙,該紙須借助專用的帶加熱源裝置的捆鈔機才能使用,提高了捆鈔的成本。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新型捆鈔紙,能夠節省捆鈔紙紙張,提高使用人員的工作效率,并且成本較低。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新型捆鈔紙,包括紙帶,所述紙帶下方間隔涂有膠層。
因此,本實用新型采用上述結構的新型捆鈔紙,能夠節省捆鈔紙紙張,提高使用人員的工作效率,并且成本較低。
下面通過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新型捆鈔紙實施例一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新型捆鈔紙實施例一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新型捆鈔紙實施例一的使用狀態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新型捆鈔紙實施例一捆扎紙幣后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新型捆鈔紙實施例一設有透孔后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新型捆鈔紙實施例二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一
圖1為本實用新型新型捆鈔紙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包括紙帶1,紙帶1下方間隔涂有膠層2。圖2為本實用新型新型捆鈔紙實施例一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如圖2所示,紙帶1卷繞在帶管3上為盤狀,帶管3中央為帶孔4,圖3為本實施例使用狀態的結構示意圖,將盤狀的捆鈔紙撕下如圖3所示的一段,然后將紙帶1沒有膠層2的一端按在待捆扎的紙幣一面上,然后將紙帶1有膠層2的一端沿紙幣纏繞一周,然后再將其按壓在紙帶1沒有膠層2的那端上,使二者粘合,圖4即為本實用新型新型捆鈔紙捆扎后的紙幣的立體結構示意圖。本實施例通過在紙帶1上間隔涂有膠層2,方便了使用人員的使用,提高了其工作效率,節省了紙張,并且成本較低。本實施例的捆鈔紙為盤狀,相對于原有銀行人員使用的捆鈔紙的散放方式,節省了其占地空間,便于使用人員存放。
本實施例中還可在紙帶1涂有膠層2的部分設有透孔5,透孔5位于紙帶1涂有膠層的部分與紙帶1的普通部分的連接處,即透孔5設在普通紙帶與涂有膠層的紙帶的連接處,透孔5的形狀為圓形、方形或其他不規則形狀,使得使用人員在捆扎紙幣時能夠方便的撕扯下紙帶,同時不破壞未使用的部分,方便使用人員的使用。
因此,本實用新型采用上述結構的新型捆鈔紙,能夠節省捆鈔紙紙張,提高使用人員的工作效率,并且成本較低。
實施例二
本實施例與實施例一的區別在于本實施例的紙帶為單條式,圖2為本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本實施例的優點在于便于大批量捆扎紙幣的人員使用,尤其是銀行人員的使用,銀行人員在使用時將多條本實施例所述的新型捆鈔紙疊放在一起,使用時不必再撕扯紙帶,直接取出單條捆鈔紙即可,操作方便。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進行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等同替換亦不能使修改后的技術方案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李文卿,未經李文卿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20117080.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同類專利
- 專利分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