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對熱濕具有雙向調節功能的織物無效
| 申請號: | 201020114986.2 | 申請日: | 2010-01-2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588054U | 公開(公告)日: | 2010-09-22 |
| 發明(設計)人: | 朱建榮 | 申請(專利權)人: | 朱建榮 |
| 主分類號: | D04B1/02 | 分類號: | D04B1/02;D04B1/1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15012 ***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具有 雙向 調節 功能 織物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穎涉及一種針織面料,特別是涉及一種對熱濕具有雙向調節功能的織物。
背景技術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紡織品的舒適性要求也越來越高,服裝的熱濕舒適性是舒適性指標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吸濕排汗功能型針織面料的研發因此日趨活躍。目前市場上的吸濕排汗功能服裝主要以COOLMAX、CoolNice、Dri-Release等吊牌的異形滌綸纖維面料為代表,利用纖維表面微細溝槽的毛細管效應強化吸濕排汗效果。從專利公開情況看,中國專利CN200710142892.9公開了“干爽導濕智能針織面料及其制作工藝”,該面料為雙層整體編織的針織面料,內層為不吸水的干爽導濕紗線,外層為高導濕紗線,內外層的紗線是通過集圈形成整體雙面覆蓋針織組織。中國專利CN200710191332.2公開了“一種定向導濕快干的雙面針織舒爽面料”,以異形截面化纖長絲為原料,通過織物內外層纖維線密度和異形度的差異實現毛細差動,達到導濕的目的。中國專利CN200420046053.9公開了“純棉雙面異性智能織物”,織物采用純棉雙層結構,內層為疏水整理純棉紗線,外層為親水整理紗線,內層與外層根據針織編織連接,不同性能的紗線形成內外層差,給水傳遞提供動力,從而達到排汗快干的功能。
從以上市場供應和專利公開的情況看,現有的吸濕排汗功能服裝在夏季等熱天單件著裝時,由于面料直接與外界環境接觸,在大量出汗的情況下,汗液蒸發擴散條件良好,服裝快速吸汗、快速干燥的優點得到充分發揮,總體上熱濕舒適性良好。
但現有的包括吸濕排汗面料在內的各種內衣織物,在冬季等冷天多層著裝的條件下,熱濕調節能力較差,特別在運動出汗后,不但熱濕舒適性差,而且濕狀態保溫效果差,易著涼感冒。例如,將現有的吸濕排汗功能服裝作為多層著裝的貼身內衣時,由于喪失了良好的汗液蒸發擴散條件,加上吸濕能力差的化纖含量高,因此,在運動時悶熱感強,出汗強度加大,在靜止后又易因濕冷著涼而感冒。并且在多次使用后,會因微細溝槽被堵塞或整理劑不耐洗滌,使面料排汗性能降低。又例如,傳統的全棉汗布制作的內衣,盡管吸汗性能良好,但也存在出汗后會緊貼皮膚不適,靜止后易著涼感冒的缺點。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現狀而提供一種在多層著裝條件下對熱濕具有雙向調節功能,并有穩定的排汗性能的織物。所謂對熱濕具有雙向調節功能是指,在運動狀態下能有效傳遞熱濕、在靜止狀態下不管內衣是干燥還是汗液浸濕都能發揮良好的保溫效果。所謂穩定的排汗性能是指,織物將汗液及時輸送到表層的性能不會因使用次數增加而降低。
本實用新穎解決前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對熱濕具有雙向調節功能的織物,與皮膚接觸的一面為里層,由公定回潮率2%以下的紗線編織;織物的另一面為表層,由公定回潮率8%以上的紗線編織;里層采用向皮膚側凸起的結構,凸起的面積占織物總面積的比例為10%~60%,凸起高度為0.12~1.0mm。
上述織物的一種改進是,由公定回潮率2%以下的紗線參與編織的織物面積占織物總面積的比例小于60%。防止吸濕能力低的紗線過多隔斷熱濕擴散通路,使織物保持良好的透氣性和熱濕擴散能力。
上述織物的一種改進是,里層的凸起結構采用浮線、毛圈組織或大間距平針組織的形式,這里所指的大間距是相對表層而言,具體是指里層的縱向或橫向的針間距是表層的2~6倍。浮線、毛圈、平針所形成的凸起結構表面柔軟,皮膚接觸感好,并且凸起面積比例和高度等參數容易控制,加工方便。
上述織物的一種改進是,表層采用網眼組織。以增加熱濕擴散面積,并防止棉等纖維吸汗后膨脹堵塞織物組織間隙,以進一步提高織物的透氣性和熱濕擴散能力。
所述面積比例,是以一個織物完全組織為測定范圍,假設所測織物表層用同針距的平針組織(以下所稱平針,除特別指明的大針距平針外均是指該假設的平針)鋪滿,那么:織物總面積以該平針的數量計;凸起的面積以凸起部分織物所覆蓋的平針數量計;由公定回潮率2%以下的紗線參與編織的織物面積以該部分織物所覆蓋的平針數量計。以上相應部分面積的百分比值就是其面積比例。其中所謂織物覆蓋的平針數量按照以下情形計算:當所測織物組織為浮線,且浮線寬度不足平針線圈圈高或圈距的一半時,以浮線所跨越的平針數量的一半作為浮線所覆蓋的平針數量;當所測織物組織不是浮線,但其針距比平針針距大時,也視為浮線;其他情形均按實際所覆蓋的平針數量計。
所述凸起高度,是指凸起結構高出周邊組織的高度,由編織凸起結構的紗線直徑確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朱建榮,未經朱建榮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20114986.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鍵盤按鍵上、下PAD點"S"形結構
- 下一篇:同軸電纜連接用剝線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