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滾柱式超越離合器無效
| 申請號: | 201020114829.1 | 申請日: | 2010-02-0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606429U | 公開(公告)日: | 2010-10-13 |
| 發明(設計)人: | 章征凱 | 申請(專利權)人: | 章征凱 |
| 主分類號: | F16D41/066 | 分類號: | F16D41/06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434300 湖***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滾柱式 超越離合器 | ||
(一)、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機械傳動裝置,具體涉及一種用于汽車、摩托車和其它機械設備傳動的超越離合器。
(二)、背景技術:
超越離合器是機械傳動的基礎件之一。它是用主、從動部件的速度變化或旋轉方向的變換實現自行離合功能的一種離合器,在機械傳動中廣泛地用作速度轉換裝置、逆轉裝置和間歇運動裝置,用途廣泛。現有的牙嵌嚙合式超越離合器一般包含外輪、棘輪、棘爪、片簧等部件,片簧伸展時棘爪彈出,外輪與棘輪嚙合,從而進行驅動,片簧收縮時實現超越。其缺點是負載較小,工作噪音大,由于棘爪和片簧結構所限,容易出現磨損和老化,因而離合器壽命較短。市場上常見的滾柱超越離合器一般為壓簧式,離合器由外轂、星輪、彈簧和滾柱組成,滾柱和滾柱支架置于星輪和外轂之間,彈簧伸展時推動滾柱形成驅動,彈簧收縮時形成超越。其缺點是離合器性能不穩定,彈簧與潤滑油脂粘滯時,離合器不能超越,由于彈簧易老化,因此離合器壽命較短。
(三)、本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滾柱式超越離合器,傳動效果好、結構強度高,性能穩定,使用壽命長。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包括外轂、星輪、包括左滾柱限位架、右滾柱限位架、多個滾柱,星輪與外轂通過軸承形成間隙配合,星輪外緣上均勻開有多個楔形槽,槽內活動固定有與楔形槽相對應的滾柱,楔形槽的長度大于滾柱的直徑,楔形槽的末端深度與滾柱相匹配,楔形槽的始端深度小于末端深度,星輪外緣上開有多個凹槽,左滾柱限位架和右滾柱限位架分別固定在星輪外緣的兩側上,左滾柱限位架和右滾柱限位架直徑相等并與星輪相匹配,左滾柱限位架上設置有與凹槽對應的多個限位柱,左滾柱限位架上對應楔形槽設置多個左限位槽,外轂內表面均勻開有多個截面為拋物線的凸槽,凸槽槽深與楔形槽和滾柱相匹配,凸槽的個數為滾柱個數的整數倍,右滾柱限位架上設置有與左限位槽相對應的右限位槽,右滾柱限位架上設置有與限位柱相對應的固定孔。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外轂和星輪可做轉速不同的旋轉,并分別連接動力源和輸出件。外轂內壁開有多個凸槽,星輪外緣開有多個楔形槽,兩者之間形成空腔,滾柱可在空腔內同時沿圓周方向和半徑方向位移,當外轂轉速高于星輪時,滾柱自動進入星輪外緣上的楔形槽的深端,外轂與星輪完全分離,實現超越,能夠充分利用車輛行駛中的慣性。當外轂轉速低于星輪時,滾柱在慣性作用下自動進入星輪外緣上的楔形槽的較淺端,與星輪較淺端和外轂凸槽深端同時結合,由于外轂、星輪、滾柱接觸緊密,因而傳輸扭矩效果好,本實用新型方案采用滾柱進行傳動,滾柱為實體結構,結構簡單、強度較高,即使有輕微磨損也不影響傳動,因而性能穩定、使用壽命長。
(四)、附圖說明:
附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滾柱式超越離合器的外轂與星輪分離狀態剖視圖;
附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種滾柱式超越離合器的外轂與星輪結合狀態剖視圖;
附圖3為本實用新型一種滾柱式超越離合器的結構示意圖。
(五)、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一種滾柱式超越離合器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圖2、圖3可見,本實施例應用于車輛的驅動輪。包括外轂1、星輪2、左滾柱限位架3、右滾柱限位架10、本實施例中設置有3個滾柱4。星輪2與外轂1通過軸承形成間隙配合,本實施例中星輪2外緣上均勻開有3個楔形槽5,楔形槽5的長度大于滾柱4的直徑,楔形槽5的末端深度與滾柱4相匹配,楔形槽5的始端深度小于末端深度,星輪2外緣上開有多個凹槽6,楔形槽5和凹槽6在星輪2外緣上交叉排列。左滾柱限位架3和右滾柱限位架10分別固定在星輪2外緣的兩側上,左滾柱限位架3和右滾柱限位架10直徑相等并與星輪2相匹配,本實例中左滾柱限位架3上設置有與凹槽6對應的3個限位柱7,右滾柱限位架10上設置有與左限位槽8相對應的右限位槽11,右滾柱限位架10上設置有與限位柱7相對應的固定孔12。左滾柱限位架3上的限位柱7穿過星輪2外緣上的凹槽6,固定于右滾柱限位架上的固定孔12中。左滾柱限位架3上對應楔形槽5設置多個左限位槽8,外轂1內表面均勻開有多個截面為拋物線的凸槽9,凸槽9槽深與楔形槽5和滾柱4相匹配,凸槽9的個數為滾柱4個數的整數倍。滾柱4安裝在楔形槽5與凸槽9所形成的空腔中并可在其中沿圓周方向位移,滾柱4安裝在由左滾柱限位架3上的左限位槽8與右面滾柱限位架10上的右限位槽11配合形成限位腔中并可在其中沿星輪2半徑方向位移,在限位腔作用下,滾柱4能夠保證運動方向,不會發生偏轉。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章征凱,未經章征凱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20114829.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