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適合不同直徑漆包線單機同次纏繞的全自動繞線機有效
| 申請號: | 201020113009.0 | 申請日: | 2010-02-0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629642U | 公開(公告)日: | 2010-11-10 |
| 發明(設計)人: | 李小勇;龔畢;謝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東明機電(深圳)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2K15/08 | 分類號: | H02K15/08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睿智專利事務所 44209 | 代理人: | 陳鴻蔭 |
| 地址: | 518104 廣東省深圳市寶***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適合 不同 直徑 漆包線 單機 纏繞 全自動 繞線機 | ||
1.一種適合不同直徑漆包線單機同次纏繞的全自動繞線機,用于串勵電機的定子鐵芯(500)繞線,包括安裝有驅動機構的繞線機動力頭(100),以及與所述繞線機動力頭(100)內的驅動機構連接、用于輸出并纏繞漆包線的繞線桿(200);其特征在于:
所述繞線桿(200)中空,內設過線管(210),該過線管(210)內設置四條用于輸出漆包線的過線通道(211);所述繞線桿(200)中部對稱地設有兩通孔(202、203),相應地,所述過線管(210)中部也對稱地設有兩通孔(212、213),對應的兩通孔(202、212)相連通并同時與所述過線管(210)的一過線通道(211)相連通,對應的另兩通孔(203、213)相連通也同時與所述過線管(210)的另一過線通道(211)相連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適合不同直徑漆包線單機同次纏繞的全自動繞線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繞線桿(200)前端設有前飛叉(220),中部設有后飛叉(230),該前飛叉(220)包括各自設有通孔(2211)的兩前繞線嘴(221),該后飛叉(230)包括各自設有通孔(2311)的兩后繞線嘴(231);一種直徑的兩根漆包線分別從所述繞線桿(200)之過線管(210)的兩條過線通道(211)后端穿入,分別從該兩過線通道(211)前端穿出后再分別經所述前飛叉(220)的兩前繞線嘴(221)穿出,用于供所述串勵電機之定子鐵芯(500)繞線;另一種直徑的兩根漆包線分別從所述繞線桿(200)之過線管(210)的另兩條過線通道(211)后端穿入,分別從該另兩條過線通道(211)中部的兩通孔(212、213)和所述繞線桿(200)中部的兩通孔(202、203)穿出后再經所述后飛叉(230)的兩后繞線嘴(231)穿出,也用于供所述串勵電機之定子鐵芯(500)繞線。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適合不同直徑漆包線單機同次纏繞的全自動繞線機,其特征在于:
還包括底座(300)和定子移動及固定機構(400);所述定子移動及固定機構(400)包括上部可固定所述定子鐵芯(500)的滑動架(410)和導軌(420);所述繞線機動力頭(100)和導軌(420)分別固定在所述底座(300)上,所述滑動架(410)下部可滑動地騎跨在所述導軌(420)上。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適合不同直徑漆包線單機同次纏繞的全自動繞線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子移動及固定機構(400)還包括橫截面呈“Г”形的兩個移動及固定塊(430);所述導軌(420)橫截面為“工”型,包括“一”字形的上部(421)、中間豎直的腰部(422)和“一”字形的下部(423),所述導軌(420)的下部(423)固定在所述底座(300)上;所述滑動架(410)包括的下部左右兩腳(411、412)和該左右兩腳(411、412)之間的空位,借助該左右兩腳(411、412)和它們之間的空位,所述滑動架(410)下部就可滑動地騎跨在所述導軌(420)騎跨在所述導軌(420)上,并且該左右兩腳(411、412)的腳底分別固定在所述兩移動及固定塊(430)上,該兩移動及固定塊(430)可滑動地設置在所述導軌(420)下部(421)的左右兩側。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適合不同直徑漆包線單機同次纏繞的全自動繞線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兩移動及固定塊(430)上分別設置有通孔(431),對應地,所述底座(300)上設置有多個螺紋孔(310),借助各螺絲穿過所述兩移動及固定塊(430)的各通孔(431)后擰入相應的所述底座(300)的螺紋孔(310)內,使滑動到位的所述兩移動及固定塊(430)固定在所述底座(300)相應的位置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東明機電(深圳)有限公司,未經東明機電(深圳)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20113009.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