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催化劑陳化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020110320.X | 申請日: | 2010-02-0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632265U | 公開(公告)日: | 2010-11-17 |
| 發明(設計)人: | 馬青山 | 申請(專利權)人: | 邁瑞爾實驗設備(上海)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J37/00 | 分類號: | B01J37/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匯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翁若瑩 |
| 地址: | 200241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催化劑 陳化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催化劑陳化裝置,用以實現催化劑連續陳化,確保催化劑在使用時效應達到最大化,屬于化工裝置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催化劑在現代化學工業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目前半數以上的化工產品,在生產過程里都添加催化劑。而催化劑的種類繁多,常用的有:齊格勒-納塔催化劑、茂金屬催化劑、稀土金屬催化劑等。為了提高催化劑的活性,在催化劑使用之前,通常要對催化劑進行陳化(預絡合),這樣可以有效提高催化劑活性。催化劑的一般陳化方法是:將幾種催化劑原料根據反應的先后順序、反應時間,依次加入罐內反應,反應結束后立刻使用。這種方法最大的問題是無法保持催化劑的活性,陳化后的催化劑在使用過程中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降低其活性,影響下一步生產過程中產品的質量。假設在使用前先配制好一天所需的催化劑的量,那么其最初的活性是100%,但到結束一天的工作后它的活性就只有最初的90%甚至70%了。當然為了提高催化劑的活性可以一天內配制多次,但這樣會大大增加工作量,同時也會增大配制過程中的人為誤差。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可以實現自動化運行的催化劑陳化裝置,確保催化劑活性效應達到最大化。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了一種催化劑陳化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臺第一陳化罐及至少一臺第二陳化罐,在第一陳化罐的兩個進料口上分別連接有一臺第一計量泵,第一陳化罐的出口端管路連接第二陳化罐的一個進料端,在該管路上設有第二計量泵,第二陳化罐的另一個進料端與第三計量泵相連。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
1.在整個陳化過程中,不用人工加料,可以實現自動化運行,既減少了操作人員的工作量,又避免了人為帶來的誤差,使整個反應更精確。
2.通過此種方法陳化的催化劑,使催化劑達到現做現用的狀態,確保催化劑活性效應達到了最大化。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催化劑陳化裝置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實施例來具體說明本實用新型。
實施例
如圖1所示,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催化劑陳化裝置,包括一臺第一陳化罐2-1及至少一臺第二陳化罐2-2,在第一陳化罐2-1的兩個進料口上分別連接有一臺第一計量泵1及第四計量泵5,第一陳化罐2-1的出口端管路連接第二陳化罐2-2的一個進料端,在該管路上設有第二計量泵3,第二陳化罐2-2的另一個進料端與第三計量泵4相連。
具體操作方法如下:將需要陳化的催化劑A與催化劑B通過第一計量泵1及第四計量泵5,注入第一陳化罐2-1內。催化劑A與催化劑B的進料速度、進料量可以通過計量泵精確的控制。催化劑A與催化劑B在第一陳化罐2-1內的停留時間即催化劑A與催化劑B從進入陳化罐到離開陳化罐之間所逗留的時間,這對整個陳化過程來說是至關重要的。而陳化時間是由催化劑的裝填體積/每小時進料的體積(液體(LHSV)或氣體(GHSV))所決定的,因此只要控制了催化劑A與催化劑B的進料速度以及第一陳化罐2-1內催化劑的裝填體積就能控制他們的反應時間,確保陳化反應順利進行。
當催化劑A與催化劑B在第一陳化罐2-1內的停留時間達到陳化反應所要求的反應時間后,第一陳化罐2-1內的產物通過第二計量泵3打入第二陳化罐2-2內,同時根據反應的需求再通過第三計量泵4加入催化劑C。同理可以通過計量泵控制催化劑每小時的進料體積及第二陳化罐2-2內的催化劑裝填體積來確保反應的時間。陳化反應結束后,催化劑進入反應器,開始使用。
如果催化劑的種類是四種,則可以增加一個陳化罐,以此類推,多一種催化劑多增加一個儲料罐。如果需在第一陳化罐2-1內反應的催化劑有3種,則只需增加一臺計量泵,根據反應要求控制三臺計量泵及罐內的物料體積就可完成陳化反應。因此,此種方法適用與各種不同反應條件的陳化反應。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邁瑞爾實驗設備(上海)有限公司,未經邁瑞爾實驗設備(上海)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20110320.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