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陶殼除砂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020108855.3 | 申請日: | 2010-01-2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618828U | 公開(公告)日: | 2010-11-03 |
| 發明(設計)人: | 蔡欲期 | 申請(專利權)人: | 蔡欲期 |
| 主分類號: | B22C3/00 | 分類號: | B22C3/00;B22C9/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連和連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78 | 代理人: | 王光輝 |
| 地址: | 523729 廣東省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除砂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精密鑄造工藝,特別涉及一種陶殼除砂裝置。
背景技術
精密鑄造是相對于傳統鑄造工藝而言的一種鑄造方法,它能夠獲得相對準確的形狀和較高的鑄造精度。精密鑄造的工藝過程為:首先,制作蠟模,該蠟模與所需鑄造的產品大小形狀相一致,然后,在所制作的蠟模表面形成陶殼,隨后,對所述陶殼進行脫蠟處理(將其內部的蠟模熔化后去除),最后,向脫蠟處理后的陶殼內澆注金屬材料,待金屬材料冷卻凝固后,破碎去除所述陶殼,得到的鑄件即為所需的產品。
在上述工藝過程中,陶殼的制作至關重要,它的質量的好壞決定了鑄件的優劣。目前,陶殼制作通常采用的方法為:殼模法,具體地常采用水溶性硅溶膠制殼法,該方法在制作陶殼時,是使用耐火材料配制不同的漿料與砂,一層漿一層砂逐漸一層層的堆集在蠟模的表面,制成所需要厚度的陶殼。因此,陶殼在結構上可以分為面層、過渡層(二層)、支撐層(背層)及封閉層,其中,面層、過渡層和封閉層均只有一層,而支撐層通常具有多層。
現有技術中,由于陶殼的質量所限,所制得的鑄件表面經常發生鼓脹現象,降低了產品的良率。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陶殼除砂裝置,它能夠提高陶殼的質量,減輕鑄件表面的鼓脹現象,提高產品的良率。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陶殼除砂裝置,包括用于盛放液體的容器,所述容器內設置有水流產生裝置或氣泡產生裝置。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優選,所述水流產生裝置包括水管和與所述水管相連的水泵,所述水管包括進水口和出水口,其中,
所述水管的出水口位于所述容器內部;
所述水管的進水口位于所述容器外部,與所述水泵相連。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優選,所述水管具有至少兩個出水口。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優選,所述氣泡產生裝置包括管道和與所述管道相連的氣泵,所述管道包括進氣口和出氣口,其中,
所述管道的出氣口位于所述容器內部;
所述管道的進氣口位于所述容器外部,與所述氣泵相連。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優選,所述管道具有至少兩個出氣口。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優選,所述氣泵為高壓氣泵。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優選,所述容器上設置有感應裝置,用于感應是否有陶殼放入所述容器內,并根據感應結果控制所述水泵或氣泵的啟停。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優選,所述感應裝置為紅外感應裝置。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優選,所述陶殼除砂裝置還包括計時控制裝置,用于當所述水泵或氣泵運行超過預定時間后,停止所述水泵或氣泵的運行。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優選,所述水泵或氣泵上設置有壓力調節裝置。
本實用新型應用時,先向所述容器內注入液體,再將面層制作好并干燥后的陶殼(還未制作過渡層)放入所述容器內,然后啟動所述水流產生裝置或氣泡產生裝置,利用所產生的水流或氣泡沖擊所述陶殼的表面,從而除去所述陶殼表面上未與漿緊密混合的砂,最后根據現有技術完成陶殼的后續制作,這樣,所制得的陶殼的質量就會大大提高,能夠減輕鑄件表面的鼓脹現象,提高產品的良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陶殼除砂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現有技術中的陶殼在制作過渡層時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解決現有技術中由于陶殼的質量所限,所制得的鑄件表面經常發生鼓脹現象,降低了產品良率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陶殼除砂裝置。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詳細說明。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陶殼除砂裝置,它包括用于盛放液體的容器1,容器1內設置有水流產生裝置或氣泡產生裝置2。
本實用新型應用時,先向容器1內注入液體,再將面層制作好并干燥后的陶殼(還未制作過渡層)放入容器1內,然后啟動水流產生裝置或氣泡產生裝置2,利用所產生的水流或氣泡沖擊所述陶殼的表面,從而除去所述陶殼表面上未與漿緊密混合的砂,最后根據現有技術完成陶殼的后續制作,這樣,所制得的陶殼的質量就會大大提高,能夠減輕鑄件表面的鼓脹現象,提高產品的良率。
下面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
陶殼各層在制造時,均是先浸漿、后淋砂,漿與砂粘合形成各層的。而在漿與砂粘合過程中,大部分的砂會與漿緊密混合,而其余的砂則不能與漿緊密混合,僅是粘連在漿的表面。如圖2所示的陶殼制造過程,其中,5為蠟模,6為陶殼的面層(即第一層),7為陶殼的過渡層(即第二層)。該面層6上靠近蠟模5的部分61即是砂與漿緊密混合的部分,而面層6上遠離蠟模5的部分62即是砂未能與漿緊密混合的部分。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蔡欲期,未經蔡欲期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20108855.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澆注設備用減速回轉自鎖裝置
- 下一篇:精鍛差速器直錐齒輪齒形模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