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用于輸液包裝的組合蓋及具有該組合蓋的輸液容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020101378.8 | 申請日: | 2010-01-2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625168U | 公開(公告)日: | 2010-11-10 |
| 發明(設計)人: | 劉祥華;彭勛德 | 申請(專利權)人: | 湖南千山制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1J1/14 | 分類號: | A61J1/14;A61J1/05;A61J1/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余剛 |
| 地址: | 410100 湖南*** | 國省代碼: | 湖南;4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于 輸液 包裝 組合 具有 容器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醫藥包裝領域,更具體地,涉及一種用于輸液包裝的組合蓋及具有該組合蓋的輸液容器。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的組合蓋及具有該組合蓋的塑料包裝如圖1所示,組合蓋由外蓋41、膠塞42及內蓋43組成,使用時首先將外蓋密封部412去掉,露出膠塞42以便供注射器穿刺用,在使用時,輸液器的穿刺針由膠塞42抱緊以保證在輸液時輸液器不會脫離輸液容器。
發明人發現現有技術中至少存在如下問題:組合蓋中的膠塞42直徑太大,而膠塞42材料價格昂貴,現有技術中的膠塞42成本占整個組合蓋4成本一半左右,故減小膠塞42直徑即可降低膠塞42的成本。組合蓋4中的內蓋43因要與藥液接觸,同時又要利于配藥與輸液時刺穿,故內蓋43材料性能要求較高,如能降低內蓋43用料,則可降低內蓋43成本,而內蓋的作用只是將膠塞42密封在外蓋中即可。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便于使用且成本較低的用于輸液包裝的組合蓋及具有該組合蓋的輸液容器。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用于輸液包裝的組合蓋,包括:外蓋,呈上小下大結構,其具有小腔室部及與小腔室部相連通的過渡腔部,外蓋頂端設有密封部,密封部上設有便于用力將密封部拉脫的拉環,外蓋底部具有連接環,連接環用于與容器密封連接,且外蓋內部還具有凹槽;膠塞,注塑在外蓋的小腔室部中,與小腔室部粘接在一起,且膠塞與小腔室部結構相匹配;內蓋,位于膠塞下方,其上具有與外蓋凹槽相匹配的凸臺,外蓋凹槽與凸臺壓合連接,且內蓋頂端設有密封膜,內蓋與外蓋相匹配,并將膠塞密封在外蓋上部的小腔室部內。
優選地,過渡腔部為圓柱體或圓錐體。
優選地,過渡腔部為圓柱體和圓錐體的組合體。
優選地,過渡腔部為上小下大的異形體。
優選地,內蓋底部比外蓋底部高。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方面,還提供了一種輸液容器,包括:本體,用于盛裝藥液;上述的用于輸液包裝的組合蓋,其與本體連接。
優選地,本體與組合蓋焊接在一起。這樣,連接緊密且牢固,當然本體與組合蓋也可以通過粘接等其它方式連接在一起。
優選地,本體是塑料瓶。
優選地,本體是塑料袋,塑料袋包括接口及與接口連接的塑料膜,且接口與塑料膜焊接在一起。
采用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組合蓋及具有該組合蓋的容器,其外蓋采用上小下大結構,上端與膠塞及內蓋配合處設有小腔室部,降低了膠塞及內蓋成本,使組合蓋成本較低,便于推廣使用。
附圖說明
構成本說明書的一部分、用于進一步理解本實用新型的附圖示出了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并與說明書一起用來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圖中:
圖1為現有技術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組合蓋的一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2的俯視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組合蓋的另一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圖4的俯視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具有該組合蓋的容器的一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以及
圖7為本實用新型具有該組合蓋的容器的另一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圖2為本實用新型組合蓋的一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結合參見圖3-圖5,如圖所示,提供了一種用于輸液包裝的組合蓋,包括:外蓋11,呈上小下大結構,其具有小腔室部113及與小腔室部113相連通的過渡腔部114,外蓋11頂端設有密封部112,密封部112上設有便于用力將密封部112拉脫的拉環1121,通過拉掉拉環,便可進行輸液操作,外蓋11底部具有連接環111,連接環111用于與容器密封連接,例如,焊接在一起,且外蓋11內部還具有凹槽116;膠塞12,注塑在外蓋11的小腔室部113中,更具體地,膠塞12通過雙注塑工藝填充在小腔室部113中,與小腔室部113粘接在一起,且膠塞12與小腔室部113結構相匹配,這樣,在輸液操作時候,膠塞12穩固,便于使用;內蓋13,位于膠塞12下方,其上具有與外蓋凹槽116相匹配的凸臺132,外蓋凹槽116與凸臺132壓合連接,且內蓋13頂端設有密封膜131,內蓋13與外蓋11相匹配,并將膠塞12密封在外蓋11上部的小腔室部113內。外蓋11與與內蓋13壓合連接在一起,連接方式靈活,且便于使用。
如圖2所示,優選地,過渡腔部114為圓柱體,當然,如圖4與圖6所示,過渡腔部114也可以是圓錐體或圓柱體和圓錐體的組合體,或者還可以是上小下大的異形體。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湖南千山制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湖南千山制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20101378.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