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集裝箱鎖桿裝置以及集裝箱有效
| 申請號: | 201020056730.0 | 申請日: | 2010-01-2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713000U | 公開(公告)日: | 2011-01-19 |
| 發明(設計)人: | 姚谷;孔河清;趙建剛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新會中集特種運輸設備有限公司;中國國際海運集裝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5D90/54 | 分類號: | B65D90/54;B65D90/66;B65D88/12 |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專利商標事務所 44237 | 代理人: | 張全文 |
| 地址: | 529144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集裝箱 裝置 以及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集裝箱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是涉及一種集裝箱鎖桿裝置以及具有所述鎖桿裝置的集裝箱。
背景技術
請參照圖1,現有技術中集裝箱包括兩端的前端框1′、門框2′(又稱后端框)以及前端框1′和門框2′之間的箱體3′,安裝在門框2′上的門板4′,在門板4′和門框3′之間設有鎖桿裝置5′。
請結合參照圖2及圖3,所述鎖桿裝置5′包括鎖桿52′、與所述鎖桿52′焊接固定的手柄座53′、與所述手柄座53′樞接的操作手柄54′、固定在所述門板4′上并與所述操作手柄54′配合的手柄托架55′、樞接于手柄托架55′上方的手柄托架蓋56′、以及焊接在門框2′上、下端供所述鎖桿52′樞轉的鎖座51′,所述鎖桿52′兩端設有與所述鎖座51′配合的鎖頭57′,并通過兩個鎖桿托架58′樞接定位。
關門時,可通過在水平方向轉動操作手柄54′,帶動鎖桿52′隨之轉動,從而鎖頭57′與鎖座51′配合使門板4′關閉。然后通過在豎直方向轉動操作手柄54′,將其放置于手柄托架55′內,再轉動手柄托架蓋56′使之與手柄托架55′配合,以防止操作手柄54′脫出。
為了控制鎖桿52′的軸向位置,在鎖桿52′上設置有兩對限位環521′,所述兩對限位環521′分別對應兩個鎖桿托架58′的上下端設置。這樣,限位環521′與鎖桿托架58′之間即實現通過剛性接觸的方式,限制鎖桿52′的軸向串動。但是在集裝箱的使用過程中,在外界沖擊作用下,門框2′會發生較大的彈性變形,外界沖擊通過鎖頭57′拉壓鎖桿52′并將較大的力通過鎖桿52′傳遞給鎖桿托架58′以及與其連接的集裝箱門板4′,進而造成鎖桿托架58′和集裝箱門板4′的損壞。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集裝箱鎖桿裝置,其可對鎖桿裝置和集裝箱門板起到保護作用。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另一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集裝箱,其設有上述鎖桿裝置。
對于本實用新型集裝箱鎖桿裝置來說,上述技術問題是這樣加以解決的:提供一種集裝箱鎖桿裝置,包括鎖桿、位于所述鎖桿上的限位構件、以及位于集裝箱門板上的鎖桿托架,在所述限位構件與所述鎖桿托架之間設有彈性緩沖件。
對于本實用新型集裝箱來說,上述技術問題是這樣加以解決的:提供一種集裝箱,包括門框、安裝在門框上的門板,在門板和門框之間設有鎖桿裝置,所述鎖桿裝置具有上述結構。
本實用新型通過在所述限位構件與所述鎖桿托架之間設有彈性緩沖件,使得鎖桿托架與限位構件之間的剛性接觸變為彈性接觸,這樣,在集裝箱使用過程中,當集裝箱門框發生彈性變形時,經過彈性緩沖件的緩沖,由鎖桿傳遞給鎖桿托架和集裝箱門板的沖擊將大大減小,從而對鎖桿托架和集裝箱門板起到很好的保護作用,增加了集裝箱運輸的安全性,而且整個結構簡單,易于制作。
附圖說明
圖1是現有技術中集裝箱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鎖桿裝置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2的局部剖視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集裝箱一較佳實施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鎖桿裝置實施例一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6是圖5的局部剖視示意圖;
圖7是本實用新型鎖桿裝置實施例二的局部剖視示意圖;
圖8是本實用新型鎖桿裝置實施例三的局部剖視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新會中集特種運輸設備有限公司;中國國際海運集裝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廣東新會中集特種運輸設備有限公司;中國國際海運集裝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20056730.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