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生化-物化組合式除臭裝置無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020000079.5 | 申請日: | 2010-01-0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564831U | 公開(公告)日: | 2010-09-01 |
| 發(fā)明(設計)人: | 魯杰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美家綠家生態(tài)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1L9/22 | 分類號: | A61L9/22;A61L9/20;A61L9/015;A61L9/014;A61L9/013;A61L9/01;A61L101/02;A61L101/04;A61L101/10;A61L101/52;A61L101/5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00010 北京***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生化 物化 組合式 除臭 裝置 | ||
所屬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環(huán)衛(wèi)、環(huán)保設施、農副產(chǎn)品加工業(yè)及化工生產(chǎn)領域的去除臭味實用新型技術。
背景技術
惡臭作為7種典型公害之一(大氣污染、水質污染、惡臭、土壤污染、噪聲、振動、土地下沉),其物質種類繁多,影響范圍大,并且嚴重危害人體健康,引起世界各國的普遍重視,有關除臭技術的研究已成為環(huán)境治理工程中的一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
目前,對于臭味的去除方法主要有:(1)化學除臭法(氧化法,吸收法,吸附法)包括燃燒法(熱力燃燒,催化燃燒);(2)物理除臭法,如掩避法,稀釋擴散法等;(3)生物除臭法,主要是利用微生物除臭,通過微生物的生理代謝將具有臭味的物質加以轉化。(4)物理化學除臭法,或者叫光催化反應技術:光催化化學本源上屬于物理化學范疇,本質上屬于催化化學,光電既是化學反應的“驅動力”又是化學反應的催化劑;光電催化劑又是動力。
以上惡臭的常規(guī)防治技術各有其優(yōu)勢和局限。物理法只適宜處理低濃度、范圍小的惡臭,且成本較高;化學法除臭不持久,除臭設施投資和運行費用高;生物法雖成本低廉,效果好,但菌種的篩選培養(yǎng)較為困難,見效稍慢且寒冷季節(jié)無法運行。等等.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生化-物化組合式除臭裝置,即可以有效地發(fā)揮各種除臭方法的優(yōu)越性,又可以適應各種氣象條件和各種運行工況,達到高效節(jié)能徹底去除臭味的目的。
生化-物化組合式除臭裝置由除臭設備主體、布風管、閥門等部件組成。除臭裝置主體內分上下三層設計,底層為微生物分解層,第二層為物理吸附層,第三層為光催化分解層。臭味氣體與生物濾料接觸濾過后初步凈化氣體排至第二層,經(jīng)過微霧噴淋凈化和多空濾料吸附后,再進入光催化分解層,光催化段保證全部臭氣與離子氧均勻快速接觸和空氣的快速混合。光催化裝置加快氣體與離子氧的反應速度。離子氧發(fā)生器產(chǎn)生的大量離子群具有極高的活性,與臭氣分子相接觸后,打開其化學鏈,將臭氣分子氧化成簡單無害的化合物,凈化后的氣體可達到排放要求直接排放。
所說的生物濾料以耐腐植物纖維物或多孔性物料或耐腐植物纖維物與多孔性物料的混合物為填料,在填料中接種有酵母菌、細菌以及放線菌等微生物。
物理吸附層填充常規(guī)的活性微孔濾料,諸如:火山巖、果殼、浮石、活性碳等。
光催化分解層內配置波長為184.9nm和253.7nm的特種光源管束產(chǎn)生超強紫外線和高濃度臭氧,實現(xiàn)對異味氣體的氧化分解,其副產(chǎn)物大部為二氧化碳和水。
附圖說明
說明書附圖是本實用新型結構圖:
圖中1為除臭裝置本體,2為光催化分解層,3為布風管,4為閥門,圖5為進風管,
圖6為生物濾料層,圖7為物理吸附濾料層,圖8為排風管。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所示:系統(tǒng)送風機將臭味氣體送至進風管5,臭味氣體依次經(jīng)過生物濾料層6和光催化分解層7,完成生化-物化除臭過程,經(jīng)排風管8,排至大氣。
當氣象條件和被處理氣體量發(fā)生較大變化時,可適度調節(jié)閥門4,以實現(xiàn)被處理臭味氣體短路進入光催化分解層,完成取出臭味的過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美家綠家生態(tài)科技有限公司,未經(jīng)北京美家綠家生態(tài)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20000079.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