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通過無線方式輸入互動信息的數字圖像顯示設備無效
| 申請號: | 201010623287.5 | 申請日: | 2010-12-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169641A | 公開(公告)日: | 2011-08-31 |
| 發明(設計)人: | 鄭南寧;趙季中;孫宏濱;趙文哲;姚慧敏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安交通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9B5/02 | 分類號: | G09B5/02;G06F3/041;G06F3/048 |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 61215 | 代理人: | 賈玉健 |
| 地址: | 710049***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通過 無線 方式 輸入 互動 信息 數字圖像 顯示 設備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數字圖像顯示設備,具體涉及一種通過無線方式輸入互動信息的面向家庭兒童教育與娛樂的數字圖像顯示設備。
背景技術
目前,液晶顯示器LCD已經成為市場的主流產品,但電視的控制手段還是以往的以遙控器按鍵為主的傳統控制模式,為了獲得更加人性化的使用體驗,一些新型的輸入器件開始應用到了電視領域。
兒童獵奇的天性使得帶有更為生動活潑得畫面圖像互動操作在家庭啟蒙教育方面,更能易于被孩子接受,使得液晶顯示器LCD電視互動的輸入設備在兒童的家庭啟蒙教育方面的作用越來越大。但現在針對液晶顯示器LCD電視互動的輸入設備主要是有線連接的畫板,通過畫筆在畫板上移動繪制出能顯示在液晶顯示器LCD電視的圖像效果,但是缺點是清晰度差,其有線連接局限了使用空間范圍。另外畫筆缺乏懸空實時定位功能,這些缺點使得使得帶有畫面圖像的互動操作,特別是針對兒童繪畫方面容易出現失真的問題。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通過無線方式輸入互動信息的數字圖像顯示設備,通過位置傳感器在觸摸板上書寫繪畫,便可實時顯示在液晶顯示器LCD電視上,且具有圖像顯示清晰;另外位置傳感器還具有對觸摸板懸空實時定位功能,與普通液晶顯示器LCD電視相比,這樣的液晶顯示器LCD電視具有更人性化的控制設備,克服了在繪畫方面特別是針對兒童繪畫方面容易出現失真的問題。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通過無線方式輸入互動信息的數字圖像顯示設備,包括帶有無線接入端4和動態隨機存儲器9的液晶顯示器LCD電視15,還包括帶有感應觸頭1的位置傳感器10,以及和位置傳感器10適配的觸摸板16,該觸摸板16還帶有無線發射端11和MCU,另外還有和觸摸板16相對應帶有無線接收端12的無線發射模塊13,該無線發射模塊13的無線接收端12和觸摸板16的無線發射端11相適配,而無線發射模塊13的發射端14和所述的液晶顯示器LCD電視15的無線接入端4相適配。
所述的MCU內包含坐標感應模塊3,該坐標感應模塊3在位置傳感器10的感應觸頭1位于觸摸板16上方時,將該感應觸頭1相對于觸摸板16的投影位置實時轉化為相應的觸摸板位置坐標。
所述的液晶顯示器LCD電視15內包含光標定位模塊5,該光標定位模塊5將動態隨機存儲器9內的觸摸板位置坐標按照液晶顯示器LCD電視15的屏幕和觸摸板16面積大小之比,同比放大觸摸板位置坐標以轉換成液晶顯示器LCD電視的屏幕位置坐標。
所述的液晶顯示器LCD電視15內包含觸摸板數據存儲模塊6,該觸摸板數據存儲模塊6先將液晶顯示器LCD電視15的無線接入端4接收來的圖像電磁信號轉化為圖像數據信號,并將該圖像數據信號存儲到動態隨機存儲器9之中。
所述的液晶顯示器LCD電視15內包含觸摸板數據讀取模塊7,該觸摸板數據讀取模塊7將存儲到動態隨機存儲器9之中的圖像數據信號讀出來。
所述的液晶顯示器LCD電視15內包含顯示控制疊加模塊8,該顯示控制疊加模塊8將從動態隨機存儲器9之中讀出來的圖像數據信號,將圖像數據信號依次相互進行疊加,最后送入液晶顯示器LCD電視15的屏幕顯示該圖像數據信號對應的圖像。
通過位置傳感器10在觸摸板上書寫繪畫,便可實時顯示在液晶顯示器LCD電視15上,且具有圖像顯示清晰。另外位置傳感器10還具有對觸摸板16懸空實時定位功能,與普通液晶顯示器LCD電視相比,這樣的液晶顯示器LCD電視15具有更人性化的控制設備,克服了在繪畫方面特別是針對兒童繪畫方面容易出現失真的問題。
附圖說明
附圖是本發明的結構原理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更詳細的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安交通大學,未經西安交通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10623287.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數據保存方法和移動終端
- 下一篇:加密流量的普適識別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