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拉圈三角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201010610725.4 | 申請日: | 2010-12-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108594A | 公開(公告)日: | 2011-06-29 |
| 發明(設計)人: | 宮本昌紀 | 申請(專利權)人: | 株式會社島精機制作所 |
| 主分類號: | D04B15/36 | 分類號: | D04B15/36 |
| 代理公司: |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專利商標事務所 11038 | 代理人: | 黃永杰 |
| 地址: | 日本和***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三角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拉圈三角裝置,其搭載于橫編機的滑動架上,作用于與針床并列設置的編織針的針踵,將編織針拉入針床形成針腳。
背景技術
目前,在橫編機的滑動架上搭載有三角系統,其包括用于根據前端的掛鉤進出于齒口的狀態將編織針拉入針床的形成有下降三角面的拉圈三角。只要使拉圈三角由下降三角面向拉入編織針的傾斜的方向滑動移動,就可以改變編織針的拉入量,調節表示針腳大小的線圈密度值(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當線圈密度值大時,針織紗的拉入量也變多,針腳變粗。線圈密度值小時,針織紗的拉入量也變少,針腳變細。
圖7(a)將在專利文獻1中公開的線圈密度控制裝置的圖1中附加符號4而記載的拉圈三角,將其符號變更為1進行表示。拉圈三角1以省略了圖示的滑動架沿針床2的表面在圖的左右方向行駛時,編織針4的前端側的掛鉤4a以從針床2的前端側的齒口3后退的方式,由下降三角面1a作用于編織針4的針踵4b。編織針4被拉入針床2,收容于省略了圖示的針槽。下降三角面1a移行至決定編織針4的拉入量的針織密度決定部1b而結束。針織密度決定部1b稱為針距決定部(フミ)。另外,編織針4為示意性地表示,特別是掛鉤4a不是從針床2的表面側看到的狀態,而是以只使掛鉤4a的一部分旋轉90度的狀態進行表示。此外,編織針4表示鉤針,為了開閉掛鉤4a,具備鎖鉤4c。
假定在掛鉤4a內保持形成后的針腳,且關閉鎖鉤4c的狀態。當使掛鉤4a進出于齒口3時,掛鉤4a內的針腳則留在針床2的前端附近,所以,針腳將鎖鉤4c打開并向針桿4d側相對移動。在齒口3將針織紗5供給到進出于齒口3的編織針4的掛鉤4a。當由拉圈三角1將編織針4拉入針床2側時,移動到針桿4d側的針腳相對地向掛鉤4a側移動,在這個過程中,鎖鉤4c關閉,不進入掛鉤4a內地撞翻掛鉤4a而脫離至齒口3側。省略這樣操作形成的舊線圈的圖示,作為針腳6,只表示用掛鉤4a形成的新線圈。
圖7(b)表示拉圈三角1的針織密度決定部1b附近的結構。下降三角面1a相對于針床2側相對滑動架相對移動的方向2a,僅傾斜下降角θ。下降角θ被保持在約50度左右。當針織密度決定部1b的寬度大時,針織紗5有可能發生斷開。當針織密度決定部1b的寬度小時,即使通過編織針4的拉入形成針腳6,在下一個編織針4的拉入中,針腳6也可能會變小。
在拉圈三角1的下側,有時也與針織密度決定部1b連續地形成退針槽1c,作為使形成了的針腳穩定化的穩定化用三角面。即使形成有退針槽1c,編織針4的針踵4b因惰性也會在針織密度決定部1b的延長線1d的方向上移動。但是,當結頭等到達退針槽1c的部分時,針織紗5松弛,防止斷線。另外,為了使拉入的紗線長度均一,有時也設置被稱作整平體(ならし)1e的凹凸。此外,也有時在從下降三角面1a向穩定化三角面移行的位置的針織密度決定部1b具有圓形結構。為了形成使針腳6的大小一致的針織品,特別是進行線圈密度調整的情況,且為了使調整的結果穩定化,都需要針織密度決定部1b、穩定化三角面。
在拉圈三角1中,有時也可以使向針床2側突出的下降三角面1a的位置偏移,按照從針床2向滑動架側突出的針踵4b的高度的高低,以兩種不同的線圈密度值形成針腳6。另外,還公開有在某種程度上可獨立地調整兩種線圈密度值的可變密度差異機構(例如,參照專利文獻2)。在專利文獻2中,使相當于兩個拉圈三角的三角以相同的下降角滑動移動,調整拉入量。對于各三角的下側的三角面,各至少與針距決定部1b相當的部分制成相同形狀。
另外知道,拉圈三角1的下降角θ是按照針織紗5的拉入量和與并列設置編織針4的間隔對應的間距的關系,決定最恰當值。從而,理想的是,在通過線圈密度調整來改變針織紗5的拉入量時,下降角θ也改變。關于圓編機,公開有圍繞設置在相當于拉圈三角的充填三角(目止めカム)上的軸旋轉,使相當于下降角θ的角度變化的技術(例如,參照專利文獻3)。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第3899315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第4016031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2001-159055號公報
橫編機的拉圈三角1的優選形狀,也包括針織密度決定部1b、穩定化三角面地通過設計來決定。在調整線圈密度時,認為理想的是,與針織紗5的拉入量一起改變下降角θ,例如下降角θ的大小也與拉入量的大小相對應地變化。但是,應用專利文獻3的考慮方法,不僅使拉圈三角1旋轉,使得下降角θ變化,而且針織密度決定部1b、穩定化三角面的角度也會同時改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株式會社島精機制作所,未經株式會社島精機制作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10610725.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高爐爐體的建設及修復的方法
- 下一篇:磷酸亞鐵鋰的制備方法及電池正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