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用于空調器的平行流換熱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010610657.1 | 申請日: | 2010-12-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032719A | 公開(公告)日: | 2011-04-27 |
| 發明(設計)人: | 劉陽;佐藤憲一郎;李強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美的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5B39/00 | 分類號: | F25B39/00 |
| 代理公司: | 廣州粵高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林麗明 |
| 地址: | 528311 廣***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空調器 平行 流換熱 裝置 | ||
1.一種用于空調器的平行流換熱裝置,包括冷媒氣管(12)、冷媒液管(13)、連通冷媒液管(13)的液側集流管(7)、連通冷媒氣管(12)的氣側集流管(8)、連通液側集流管(7)和氣側集流管(8)的扁管(2),其特征在于:該平行流換熱裝置分為3個換熱部分,第一換熱部分(16)、第二換熱部分(17)、第三換熱部分(18)分別通過第一液側支管(111)、第二液側支管(112)、第三液側支管(113)與冷媒液管(13)連通,通過第一氣側支管(101)、第二氣側支管(102)、第三氣側支管(103)與冷媒氣管(12)連通,在所述第一液側支管(111)、第二液側支管(112)、第二氣側支管(102)和第三氣側支管(103)上分別設有通向冷媒氣管(12)的單向閥(9),在所述第一氣側支管(101)和第二氣側支管(102)之間的氣側集流管(8)上設有阻隔氣側集流管(8)通路的第一隔板(140),在所述第二液側支管(112)和第三液側支管(113)之間的液側集流管(7)上設有阻隔液側集流管(7)通路的第二隔板(14)。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空調器的平行流換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氣管(12)通過氣側分配器(6)分別與第一氣側支管(101)、第二氣側支管(102)和第三氣側支管(103)連通。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空調器的平行流換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液管(13)通過液側分配器(5)分別與第一液側支管(111)、第二液側支管(112)、第三液側支管(113)連通。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空調器的平行流換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扁管(2)上設有翅片(3)。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空調器的平行流換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換熱部分(16)、第二換熱部分(17)和第三換熱部分(18)的扁管(2)的數量是不同的,其中第一換熱部分(16)的扁管數量多于第二換熱部分(17)的扁管數量,第二換熱部分(17)的扁管數量多于第三換熱部分(18)的扁管數量。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空調器的平行流換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換熱部分(18)的扁管數量、第二換熱部分(17)的扁管數量與第一換熱部分(16)的扁管數量之間的比例范圍為:1:1.01:1.02到1:4:9。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空調器的平行流換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換熱部分(18)的扁管數量、第二換熱部分(17)的扁管數量與第一換熱部分(16)的扁管數量之間的比例范圍為:1:1.5:2.5到1:2:4。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空調器的平行流換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換熱部分(16)的氣側集流管(8)與氣側分配器(6)之間的支管的內徑要大于氣側分配器(6)連接到第二換熱部分(17)或第三換熱部分(18)的支管的內徑;所述的第三換熱部分(18)的液側集流管(7)與液側分配器(5)之間的支管的內徑要大于液側分配器(5)連接到第一換熱部分(16)或第二換熱部分(17)的支管的內徑。
9.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空調器的平行流換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氣側支管(101)和第一液側支管(111)的數量分別多于1條,且多條第一液側支管(111)共用一個單向閥(9)。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美的電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廣東美的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10610657.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防止圓形鉚螺母自旋的鉚螺母連接板
- 下一篇:奶酒發酵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