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射頻識讀器天線無效
| 申請號: | 201010610223.1 | 申請日: | 2010-12-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088128A | 公開(公告)日: | 2011-06-08 |
| 發明(設計)人: | 廖鑠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瑯木達電子系統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Q1/14 | 分類號: | H01Q1/14;H01Q7/06;G06K7/00 |
| 代理公司: | 杭州裕陽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33221 | 代理人: | 應圣義 |
| 地址: | 310012 浙江省杭州市***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射頻 識讀器 天線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天線,尤其是一種射頻識讀器的天線。
背景技術
無線射頻識別(RFID)技術是一項源自二戰期間盟軍飛機敵我識別技術的自動識別技術,通過電磁耦合或者電磁發射的原理實現非接觸的自動識別。RFID基本系統包括電子標簽和識讀器兩個部分,其數據通信是通過電子標簽上的天線和識讀器天線之間以電磁耦合或電磁發射方式來實現的。電子標簽中存儲了所跟蹤物品的基本信息代碼,當電子標簽處在識讀器作用范圍內的時候,其內部信息會被識讀器很快讀取,經數據傳輸(無線或者有線的方式)給計算機應用軟件系統加以分析鑒別,從而實現物品識別的自動化。RFID基本系統如下圖所示。
目前RFID產品的工作頻率有低頻、高頻和甚高頻的頻率范圍內的符合不同標準的不同的產品,而且不同頻段的RFID產品會有不同的特性,其中有無源和有源兩種方式。RFID技術首先在低頻(從120KHz到134.2KHz)得到廣泛的應用和推廣,該頻率主要是通過電感耦合的方式進行工作,?也就是在識讀器天線線圈和電子標簽線圈間存在著變壓器耦合作用。通過識讀器天線交變場的作用在電子標簽天線中感應的電壓被整流,為電子標簽提供工作能量。低頻磁場區域能夠很好的被定義,但是場強下降的太快。?其主要具有以下特性:?
1.?一般工作頻率從120KHz到134.2KHz,?TI?的工作頻率為134.2KHz。該頻段的波長大約為2500m.?
2.?除了金屬材料影響外,一般低頻能夠穿過任意材料的物品而不降低它的讀取距離。?
3.?工作在低頻的讀寫器在全球沒有任何特殊的許可限制。?
4.低頻產品有不同的封裝形式。好的封裝形式就是價格太貴,但是有10年以上的使用壽命。
5.雖然該頻率的磁場區域下降很快,但是能夠產生相對均勻的讀寫區域。?
6.相對于其他頻段的RFID產品,該頻段數據傳輸速率比較慢。?
7.電子標簽的價格相對與其他頻段來說要貴。?
低頻無源RFID技術主要應用于畜牧業的管理系統、汽車防盜和無鑰匙開門系統的應用、馬拉松賽跑系統的應用、自動停車場收費和車輛管理系統、自動加油系統的應用、酒店門鎖系統的應用、門禁和安全管理系統等。
傳統的低頻無源無線射頻識讀器所使用的天線一般采用空心銅絲線圈的方式,數據發送和接收在同一個天線線圈中完成,該方式導致天線體積過大、讀取距離近以及天線方向性較強,進而導致讀取成功率降低,影響用戶使用。
發明內容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體積小、讀取距離長、讀取成功率高的射頻識讀器天線。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射頻識讀器天線,其特征在于:包括天線骨架、主線圈、第一副線圈、第二副線圈、天線電路電板;所述的主線圈以天線骨架中心為對稱中心,繞制在天線骨架中心位置;第一副線圈、第二副線圈對稱天線骨架中心,繞在天線骨架兩端;天線電路板設于天線骨架上,與主線圈連接形成信號發射回路,天線電路板與第一副線圈、第二副線圈連接形成信號接收回路。
本發明的第一優選方案為,在天線骨架內部設有磁體。
本發明的第二優選方案為,所述的磁體包括第一鐵氧體芯和第二鐵氧體芯。
本發明的第三優選方案為,所述的天線電路板上設有第一電容,所述的第一副線圈、第二副線圈串聯后與第一電容并聯形成信號接收回路,兩組線圈的串接點為同名端。
本發明的第四優選方案為,所述的天線電路板上設有第二電容、第三電容,第二電容、第三電容、主線圈串聯后形成信號發射回路。
本發明的技術優勢在于:該天線能夠發送峰峰值高達1000V的低頻信號,即使電子耳標天線線圈較小、距離天線距離較遠同樣能夠被有效激活。同時天線的第一副線圈、第二副線圈采用差分接收方式對電子耳標返回的信號進行接收,減少了共模干擾的影響。上述技術使得該低頻天線具有全向性、讀取距離遠、靈敏度高、讀取成功率高等特點,應用范圍廣。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說明。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施例的天線總體結構。
圖2是本實施例的天線線圈繞制方式示意圖。
圖3是本實施例的天線骨架。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瑯木達電子系統工程有限公司,未經浙江瑯木達電子系統工程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10610223.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