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溫度敏感元件冷卻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201010607779.5 | 申請日: | 2010-12-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548346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7-04 |
| 發明(設計)人: | 吳錦輝 | 申請(專利權)人: | 佛山市順德區順達電腦廠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5K7/20 | 分類號: | H05K7/2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28308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溫度 敏感 元件 冷卻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冷卻裝置,尤其涉及一種溫度敏感元件冷卻裝置。
背景技術
在電子產品的維修過程中,經常需要更換BGA(Ball?Grid?Array,球柵陣列封裝)、PTH(Plated?through?hole,通孔直插式)、IC(integrate?circult,集成電路)等元件,這些元件均需要高溫作業才可以進行拆除和焊接動作,而無鉛產品需要的溫度都在230度以上,但其周邊以及主板上的非耐高溫元件則不能承受此熱沖擊,當熱沖擊超過溫度敏感元件(如電容等元件)的極限時,元件會熔化、失效,最典型的是電解電容漏液、爆炸,就算表面上看不出漏液等,其可靠性以及使用壽命已經大大降低。
通常的解決辦法一般是讓溫度敏感元件遠離BGA/PTH/IC元件,這樣會使印刷電路板的布局受限;若改用耐高溫的元件,成本會大幅增加;若在維修高溫元件前先移除溫度敏感元件,成本及報廢風險增高。
發明內容
鑒于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溫度敏感元件冷卻裝置。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了如下的技術方案:一種溫度敏感元件冷卻裝置,其適用于溫度敏感元件的冷卻作業中,其中,該裝置主要包括散熱單元,其與主板上的溫度敏感元件相對設置;感溫單元,用以對溫度敏感元件進行采樣,并感測溫度;設定單元,用以設定該溫度敏感元件的極限溫度;開關單元;以及判斷單元,接收并比較該感溫單元感測的溫度及設定單元設定的極限溫度,若感測的溫度高于設定的極限溫度,令開關單元閉合,則冷卻單元工作,以令散熱單元對主板上的溫度敏感元件進行冷卻;若感測的溫度低于設定的極限溫度,令開關單元斷開,冷卻單元停止工作。
較佳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溫度敏感元件冷卻裝置,其中,所述散熱單元為散熱片,該散熱片一側面呈中空狀,將溫度敏感元件包裹于其內,所述感溫單元為熱電偶,所述溫度敏感元件冷卻裝置還包括顯示單元,所述冷卻單元為鼓風機及電磁閥。
相較于先前技術,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溫度敏感元件冷卻裝置,將溫度敏感元件包裹于散熱片中,并采用控溫方式對溫度敏感元件進行冷卻,通過設定單元設定若干個預設控制溫度,若多個溫度敏感元件同時需要冷卻時可以并聯多路實施,可同時顯示感測到的溫度敏感元件的溫度以便于觀察。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模塊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電路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考圖1至圖2所示,分別為本發明的模塊示意圖及電路示意圖。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溫度敏感元件冷卻裝置,將溫度敏感元件蓋設于散熱片中,并采用控溫方式對溫度敏感元件進行冷卻。
請參考圖1所示,該裝置主要包括散熱單元101、感溫單元102、設定單元103、判斷單元104、開關單元105、冷卻單元106以及顯示單元107。
其中,所述散熱單元101與主板(圖中未示)上的溫度敏感元件相對設置,該散熱單元101為散熱片,該散熱片一側面呈中空狀,將溫度敏感元件包裹于其內;所述感溫單元102,用以對溫度敏感元件進行采樣,并感測其溫度,于本實施例中,所述感溫單元102可采用熱電偶;所述設定單元103,用以設定該溫度敏感元件的極限溫度,該溫度敏感元件以極限溫度為85℃的電容為例;所述冷卻單元106可包括鼓風機及電磁閥,此外,所述判斷單元104,接收并比較該感溫單元102感測的溫度及設定單元103設定的極限溫度,若感測的溫度高于設定的極限溫度,令開關單元105閉合,而冷卻單元106開始工作,則鼓風機對主板上的散熱單元101吹入冷空氣,從而對包裹于散熱片內的溫度敏感元件進行冷卻;若感測的溫度低于設定的極限溫度,令開關單元105斷開,冷卻單元106停止工作,于本實施例中,該冷卻單元106主要包括鼓風機及電磁閥,所述散熱片將所述溫度敏感元件包裹于其中,以達到較佳的冷卻效果。再者,該溫度敏感元件冷卻裝置還包括顯示單元107,該顯示單元107可將該感溫單元102感測的溫度敏感元件的溫度顯示出來,以便于工程人員隨時觀察溫度。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佛山市順德區順達電腦廠有限公司,未經佛山市順德區順達電腦廠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10607779.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