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在手機與藍牙耳機之間進行音頻切換的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010604664.0 | 申請日: | 2010-12-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075607A | 公開(公告)日: | 2011-05-25 |
| 發明(設計)人: | 王莉麗;葛合群;朱建鋒;于成龍;江紅濤 | 申請(專利權)人: | 陜西科技大學 |
| 主分類號: | H04M1/60 | 分類號: | H04M1/60;H04M1/725;H04B5/06 |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汪人和 |
| 地址: | 710021***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手機 藍牙 耳機 之間 進行 音頻 切換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藍牙耳機技術,特別涉及在手機與藍牙耳機之間進行音頻切換的方法,即當用戶用手機撥打或接聽電話時,聲音從手機輸出。當用戶從耳機撥打或接聽電話,聲音從耳機輸出。
背景技術
近年來,由于手機與藍牙耳機的廣泛使用,藍牙耳機功能與通話質量不斷提高,越來越美觀,許多用戶把藍牙耳機作為手機重要的附屬裝置。當前,手機與耳機建立連接之后,無論從手機接聽電話還是從耳機接聽電話,音頻輸出都在耳機上。同時無論從手機撥打電話還是從耳機撥打電話,通話時也都是音頻輸出在耳機上。
有時候,當有電話呼入時,手機震動和/或鈴聲提示電話呼入,一旦接聽電話后,聲音輸出在耳機,但有時用戶忘記把耳機放在什么位置,用戶找耳機時間,讓對方等待,不能友好的接聽電話。或者從手機接聽電話,在找到耳機之前仍有一段時間不能音頻輸出在耳機上,用戶不能從手機上聽到對方說話也不能不把自己的聲音傳給對方。同時,在撥打電話是也存在這種類似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在手機與藍牙耳機之間進行音頻切換的方法,即當用戶用手機撥打或接聽電話時,聲音從手機輸出。當用戶從耳機撥打或接聽電話,聲音從耳機輸出。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在手機與藍牙耳機之間進行音頻切換的方法,當用戶用手機接聽電話時,手機首先會發送接聽當前電話的狀態給耳機,耳機接收到該信號后,立即發起切換語音通話到手機,釋放音頻連接,從而,音頻從手機輸出;當用戶從手機撥打電話且對方已經接聽時,手機首先將當前正在撥打電話的信號傳送給耳機,耳機接收到信號后檢查其是否發起過ATD命令或LNR命令,如果有發送過,則不做任何處理,如果沒有發送過,則耳機發起切換語音通話到手機,釋放音頻連接,音頻從手機輸出。
本發明在手機與藍牙耳機之間進行音頻切換的方法至少具有以下優點:傳統了藍牙默認的方式是不會主動發起語音切換的請求,無論從手機或者耳機接聽電話且音頻從耳機輸出。而本發明如果從手機接聽電話,則耳機會主動發起切換語音通話到手機,釋放音頻,此時,耳機不會發送ATA命令,因此,通過判斷耳機是否有發送過ATA命令就可以判斷用戶是從耳機接聽的電話還是從手機接聽的電話;呼出電話時,藍牙默認的方式是音頻從耳機輸出,此時,如果從耳機撥打電話,則耳機會發出ATD命令或LNR命令,因此,通過判斷耳機是否有發送ATD命令或LNR命令,就可以判斷是從手機撥打電話還是耳機撥打電話。
附圖說明
圖1是In-band?ring?call的情況下電話呼入的流程圖;
圖2是No?In-band?ring?call的情況下電話呼入的流程圖;
圖3是電話呼出的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需要考慮藍牙耳機的以下幾種工作情況:
1,電話呼入,用戶從耳機接聽電話,音頻在耳機:這是藍牙免提應用默認的;
2,電話呼出,用戶從耳機撥打電話,音頻在耳機:這是藍牙免提應用默認的。其中,從耳機撥打電話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末碼重撥(LNR,Last?NumberRedail),一種是針對有號碼輸入鍵盤的耳機用戶輸入號碼然后撥打電話;
3,電話呼入,用戶從手機接聽電話,音頻在手機:這不是藍牙免提應用規范默認支持的。在本發明中,當用戶從手機接聽電話之后,手機首先會發送接聽當前呼入的電話的狀態給耳機,當耳機收到電話已經接聽的指令后,耳機立即發起切換語音通話(Audio?Transfer)到手機的命令,從手機輸入音頻;
4,電話呼出,用戶從手機撥打電話,音頻在手機:這不是藍牙免提應用規范默認支持的。在本發明中,當用戶從手機撥打電話之后,首先建立音頻連接,耳機判斷是否主動撥打過電話的信息,如果是則說明是從耳機撥打電話,立即發起切換語音通話(Audio?Transfer)到手機的命令,從手機輸入音頻。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在手機與藍牙耳機之間進行音頻切換的方法進行詳細描述:
1.電話呼入
1.1手機支持In-band?ring?call的情況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陜西科技大學,未經陜西科技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10604664.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