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仿印度紅石頭凹凸網(wǎng)紋陶瓷的制造方法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010603558.0 | 申請日: | 2010-12-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161598A | 公開(公告)日: | 2011-08-24 |
| 發(fā)明(設(shè)計)人: | 陳樹波 | 申請(專利權(quán))人: | 陳樹波 |
| 主分類號: | C04B41/89 | 分類號: | C04B41/89 |
| 代理公司: | 汕頭市高科專利事務(wù)所 44103 | 代理人: | 王少明 |
| 地址: | 515646 廣東省潮州市鳳塘鎮(zhèn)***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quán)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guān)鍵詞: | 一種 印度 石頭 凹凸 陶瓷 制造 方法 | ||
1.一種仿印度紅石頭凹凸網(wǎng)紋陶瓷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A.按重量百分比配制含氧化鐵25~35%,二氧化鋯65~75%的第一色基材料,按第一色基材料重量的50~60%加水研磨,按第一色基材料和透明基礎(chǔ)釉重量比20∶100的比例將研磨后的第一色基材料與透明基礎(chǔ)釉混合,加水配成總含固量50~52%的第一釉漿;
B.按重量百分比配制含氧化鈷14~16%,氧化鎳9~11%,三氧化二鉻14~16%,氧化鐵18~22%,二氧化錳38~42%的第二色基材料,按第二色基材料重量的50~60%加水研磨,按第二色基材料和透明基礎(chǔ)釉重量比20∶100的比例將研磨后的第二色基材料與透明基礎(chǔ)釉混合,加水配成總含固量50~52%的第二釉漿;
C.按重量百分比配制含二氧化錫11~13%,二氧化鋯78~82%,氧化鎳4~6%,氧化鈷2~4%的第三色基材料,按第三色基材料重量的50~60%加水研磨,按第三色基材料和透明基礎(chǔ)釉重量比20∶100的比例將研磨后的第三色基材料與透明基礎(chǔ)釉混合,加水配成總含固量50~52%的第三釉漿;
D.按重量百分比配制含三氧化二硼38~42%,氧化鈣28~32%,氧化鍶14~16%,氧化鋅14~16%的第四色基材料,按第四色基材料重量的50~60%加水研磨,按第四色基材料和透明基礎(chǔ)釉重量比20∶100的比例將研磨后的第四色基材料與透明基礎(chǔ)釉混合,加水配成總含固量50~52%的第四釉漿;
E.在陶瓷坯體上施第一釉漿,自然干燥0.5~1小時后施第二釉漿,再自然干燥1~1.5小時后施第三釉漿,再自然干燥1~1.5小時后施第四釉漿,第一釉漿、第二釉漿、第三釉漿和第四釉漿的用量之比為1∶0.35~0.40∶0.28~0.32∶0.20~0.30;
F.施釉后的陶瓷坯體進(jìn)行燒制:在200~800℃時每小時升溫180~200℃,800~1100℃時每小時升溫90~100℃,1100~1260℃時每小時升溫50~60℃,到達(dá)1260~1270℃時停火降溫,冷卻后陶瓷坯體成為仿印度紅石頭凹凸網(wǎng)紋陶瓷制品。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仿印度紅石頭凹凸紋陶瓷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A中,第一色基材料的重量百分含量為氧化鐵30%,二氧化鋯70%。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仿印度紅石頭凹凸紋陶瓷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B中,第二色基材料重量百分含量為氧化鈷15%,氧化鎳10%,三氧化二鉻15%,氧化鐵20%,二氧化錳40%。
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仿印度紅石頭凹凸紋陶瓷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C中,第三色基材料的重量百分含量為二氧化錫12%,二氧化鋯80%,氧化鎳5%,氧化鈷3%。
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仿印度紅石頭凹凸紋陶瓷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D中,第四色基材料的重量百分含量為三氧化二硼40%,氧化鈣30%,氧化鍶15%,氧化鋅15%。
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仿印度紅石頭凹凸紋陶瓷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E中,第一釉漿、第二釉漿、第三釉漿和第四釉漿的用量之比為1∶0.38∶0.30∶0.25。
7.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仿印度紅石頭凹凸紋陶瓷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F中,燒制過程在溫度為800~900℃時,采用還原方式燒制,此外的其它溫度范圍采用氧化方式燒制。
該專利技術(shù)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shù)是否侵權(quán)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quán)人授權(quán)。該專利全部權(quán)利屬于陳樹波,未經(jīng)陳樹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quán)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quán)和技術(shù)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10603558.0/1.html,轉(zhuǎn)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 上一篇:一種反遮改車牌識別系統(tǒng)及識別方法
- 下一篇:輥式成型機(j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