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熱管換熱器水箱均勻平穩進水和出水的方法及其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201010599696.6 | 申請日: | 2010-12-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012122A | 公開(公告)日: | 2011-04-13 |
| 發明(設計)人: | 于慶坤 | 申請(專利權)人: | 于慶坤 |
| 主分類號: | F24J2/46 | 分類號: | F24J2/4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64000 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熱管 換熱器 水箱 均勻 平穩 進水 出水 方法 及其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換熱設備的技術領域,尤指一種熱管換熱器水箱均勻平穩進水和出水的方法及其裝置。
背景技術
節能減排、綠色環保已成為世界各國政府和有識之士視為最重要的事情,我國把節能減排、綠色環保作為可持續發展、改變經濟發展模式的重要國策和計劃導向。
開源節流: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的開發應用是主要新能源,是努力開源;而各式各樣的廢余電的回收和應用技術主要在節流方面作出了貢獻。
以物質液汽相變可吸、放熱為理論基礎的超導熱管技術已經應用于多種換熱設施,其效率高、體積小、抗腐蝕、壽命長的優勢十分顯著;常規的超導熱管換熱器的換熱水箱設計不合理,雖然注意了冷水低進、熱水高出,但卻只簡單地設計進出口,沒有考慮進出水的均勻平穩,嚴重影響熱管換熱功能的發揮,影響了效率的進一步提高。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熱管換熱器水箱均勻平穩進水和出水的方法及其裝置,其特征是可以提高換熱效率,進水和出水均勻穩定,避免紊流、漩渦及靜止“死角”。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解決方案為:熱管換熱器水箱均勻平穩進水和出水的方法及其裝置,其中該裝置包括換熱水箱、熱管、開口向下的帶孔進水管、開口向上的帶孔出水管、進水勻化分配板等。
本發明熱管換熱器水箱均勻平穩進水和出水的方法及其裝置,其中所述帶孔進水管為環形,其直徑與水箱直徑的比例約為0.618∶1.0左右,安裝在水箱底部,管中的噴水孔開口向下。
本發明熱管換熱器水箱均勻平穩進水和出水的方法及其裝置,其中所述帶孔出水管為環形,其直徑與水箱直徑的比例約為0.618∶1.0左右,安裝在水箱頸部,管中的進水小孔開口向上。
本發明熱管換熱器水箱均勻平穩進水和出水的方法及其裝置,其中所述進水勻化分配板,與水箱內壁和熱管焊接密封,其余部分布滿均勻的水可通過的小孔。
本發明熱管換熱器水箱均勻平穩進水和出水的方法及其裝置,與已有進水相比,具有突出的實質行特點和顯著進步:均勻平穩的進水和出水,使水箱處在一種均勻地自下而上溫度逐漸升高,避免了紊流、漩渦和靜止“死角”;設在上部開口向上的出水管可使不凝氣體盡快放出,避免了“氣浮”現象;這樣就可以充分發揮熱管的換熱功能,可很大提高換熱效率。
附圖說明
附圖1使熱管換熱器結構示意圖
其中:1、換熱水箱,2、熱管,3、帶孔進水管,孔口向下,4、帶孔出水管,孔口向上,5、進水勻化分配板,6、隔板,7、廢蒸汽或廢熱水進口,8、吸熱室,9、排水口,使用廢熱水時使用,10、疏水閥門,使用廢蒸汽時使用。
附圖2是熱管換熱水箱俯視圖
其中:1、換熱水箱,2、熱管,3-4、帶孔進水管或出水管。
具體設施方法
為了更好地理解和實施,下面結合附圖詳細說明本發明熱管換熱器水箱均勻平穩進水和出水的方法及其裝置。
參閱圖1和圖2,熱管換熱器包括換熱水箱1,;熱管2,固定在隔板,下端帶翅片處在吸熱室8中,上端處在換熱水箱中1中;帶孔進水管3,環形,直徑與換熱水箱1直徑的比例約為0.618∶1.0,位置在換熱水箱1的下部,管上有向下的噴水孔;帶孔出水管4,環形,直徑與換熱水箱1直徑的比例約為0.618∶1.0,位置在換熱水箱1的上部,管上有向上的進水口;進水勻化分配板5,位置在進水管3的上面,與換熱水箱1的內壁和熱管2焊接密封,上面布滿均勻的水可通過的小孔;隔板6,在水箱1與吸熱室8中間,與換熱水箱1、吸熱室8、熱管2完全密封;廢蒸汽或廢熱水進口7;吸熱室8;排水口9,使有廢熱水時用;疏水閥門10,使用廢蒸汽時用。
本發明熱管換熱器水箱均勻平穩進水和出水的方法及其裝置,使用時,首先使用廢蒸汽或廢熱水進口7,排水口9或疏水閥門10調節進入和流出吸熱室8供熱廢水、汽的數量,帶翅片的熱管3的下部吸熱后,內部的低沸點液體變成蒸汽進入熱管3的上部,將熱量傳遞給換熱水箱中的水,凝結為液態后自動落至下部;換熱水箱3通過帶孔進水管4、進水勻化分配板5,邊受熱邊上升,最后通過帶孔出水管4流出換熱水箱1成為可應用的熱水。
以上所述,實際方式僅僅是對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進行描述,并非對本發明的范圍進行限定,在不脫離本發明技術的精神的前提下,本領域工程技術人員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作出的各種變形和改進,均應落入本發明的權利要求書確定的保護范圍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于慶坤,未經于慶坤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10599696.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納米結晶鉬復合氧化物的制備方法
- 下一篇:一種新型烤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