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用于數字電視終端的電視信號轉換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010591384.0 | 申請日: | 2010-12-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036090A | 公開(公告)日: | 2011-04-27 |
| 發明(設計)人: | 戴瓊海;郝偉;陳峰 | 申請(專利權)人: | 清華大學 |
| 主分類號: | H04N13/00 | 分類號: | H04N13/00;H04N15/00;H04N5/268 |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華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張大威 |
| 地址: | 100084 北京***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數字電視 終端 電視信號 轉換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視覺處理,平面視頻轉換立體視頻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用于數字電視終端的電視信號轉換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電視產業的革命日益推進,電視逐步向高質量、高清晰、可交互的方向發展,目前市場上已經出現了很多的具有立體顯示功能的電視機,但是目前大部分電視臺沒有開播立體頻道,這些立體顯示器只能接收到平面的視頻;另一方面,立體電視雖然沒有在消費者中大量普及,但是很多消費者也希望能體驗到立體視頻的效果。這樣就帶來了如下的幾個需求:
1、如果用戶擁有了一臺立體顯示器,那么他希望盡管接收到平面的電視信號,也能看到立體效果。
2、如果用戶只有一臺普通的平面的顯示器,那么用戶希望在平面視頻信號的情況下能夠觀看紅綠的立體效果電視節目,而在信號為立體視頻信號時,用戶也希望可以觀看具有紅綠的立體效果的電視節目。
因此,如何能夠根據用戶的需求對電視傳輸系統和電視最終顯示終端視頻信號之間進行轉換已經成為當今社會亟待解決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旨在至少解決上述技術缺陷之一。
本發明是針對如何能夠根據用戶的需求對電視傳輸系統和電視最終顯示終端視頻信號之間進行轉換,而提出的一種用于數字終端的電視信號轉換裝置。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提出的用于數字終端的電視信號轉換裝置,包括:視頻接收器、存儲控制器、計算模塊、渲染模塊、幀率變換器、模式控制器和視頻發射器,所述模式控制器根據用戶的配置產生模式控制信號,其中,所述模式控制信號對所述存儲控制器、所述計算模塊和所述渲染模塊進行控制;所述視頻接收器用于接收和轉換視頻信號以得到每一幀圖像的數字格式圖像;所述存儲控制器用于存儲所述數字格式圖像并根據所述模式控制信號對所述數字格式圖像進行控制;所述計算模塊與所述存儲控制器相連,用于根據所述控制信號對所述數字格式圖像進行深度變換,以得到深度圖像;所述渲染模塊分別與所述計算模塊和所述存儲控制器相連,用于根據所述模式控制信號對所述深度圖像或所述數字格式圖像進行渲染,以得到渲染圖像;所述幀率變換器與所述存儲控制器和所述渲染模塊相連,用于接收和變換所述數字格式圖像和/或所述渲染圖像的幀率,以得到幀率變換圖像;以及視頻發射器,所述視頻發射器用于轉換所述幀率變換圖像的格式以輸出格式轉換后的視頻。
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所述模式控制信號包括第一模式控制信號、第二模式控制信號、第三模式控制信號和第四模式控制信號,其中,所述第一模式控制信號為平面轉立體模式信號,所述第二模式控制信號為平面轉紅綠立體模式信號,所述第三模式控制信號為立體轉紅綠模式信號,所述第四模式控制信號為關閉模式信號。
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所述視頻信號和格式轉后的視頻為高清晰度數字多媒體視頻信號、分量模擬視頻信號或復合模擬視頻信號。
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所述存儲控制器用于存儲所述數字格式圖像并根據所述模式控制信號對所述數字格式圖像進行控制,進一步包括:判斷所述模式控制信號的類別;如果所述模式控制信號為第一模式控制信號或者第二模式控制信號,則所述存儲控制器將當前幀的數字格式圖像和預先緩存的所述當前幀的前一幀的數字格式圖像同時發送給所述計算模塊;如果所述模式控制信號為第三模式控制信號,則所述存儲控制器將所述數字格式圖像的左視圖和預先緩存的所述數字格式圖像的右視圖同時發送給所述渲染模塊;和如果所述模式控制信號為第四模式控制信號,則所述存儲控制器將所述數字格式圖像發送給所述幀率變換器。
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所述計算模塊根據所述模式控制信號對所述數字格式圖像進行深度變換,進一步包括:判斷所述模式控制信號的類別;如果所述模式控制信號為第一模式控制信號或者第二模式控制信號,則所述計算模塊根據當前幀的數字格式圖像和預先緩存的所述當前幀的前一幀的數字格式圖像得到所述當前幀的數字格式圖像的深度圖像,且發送所述深度圖像和所述當前幀的數字格式圖像至所述渲染模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清華大學,未經清華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10591384.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