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高寒地區退耕還草地草帶植被快速更新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010571738.5 | 申請日: | 2010-11-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144461A | 公開(公告)日: | 2011-08-10 |
| 發明(設計)人: | 周華坤;趙新全;汪新川;徐世曉;趙亮;牛建偉;李發祿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海省牧草良種繁殖場 |
| 主分類號: | A01G1/00 | 分類號: | A01G1/00 |
| 代理公司: | 蘭州中科華西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62002 | 代理人: | 李艷華 |
| 地址: | 810001 *** | 國省代碼: | 青海;6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高寒 地區 退耕 草地 植被 快速 更新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草地生態-生產功能恢復的技術領域,尤其涉及高寒地區退耕還草地草帶植被快速更新方法。
背景技術
退耕還林還草是改善西部地區生態環境的重要措施。退耕還草對于加強生態環境治理,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調整農業結構,實現牧草產業化意義重大。退耕還草模式一般包括退耕地的自然恢復、人工恢復(人工飼草料基地建立)及草田輪作技術三大體系(韓建國2004)。韓永偉等(2005)指出了農牧交錯帶退耕還草的技術措施包括牧草品種篩選、選地和精選整地、適時播種和合理管護利用等體系,以確保退耕還草“耕地退得下,牧草還得上,穩得住,不反彈”。周青平、車敦仁(2002)評論了青海省退耕還林(牧)還草地的生態恢復及改良技術,指出了高寒地區退耕還草的草種區劃。退耕還草地中種植牧草具有很大的優越性(文仕康等,2004),一般在三江源高寒地區適種牧草以多年生禾本科為主,如披堿草屬的垂穗披堿草、短芒老芒麥、多葉老芒麥等,早熟禾屬的草地早熟禾、冷地早熟禾等,羊茅屬的中華羊茅、西北羊茅、毛稃羊茅、紫羊茅、硬羊茅、細羊茅以及鵝觀草屬、無芒雀麥屬和剪股穎屬的耐寒品種。在青海省農牧交錯帶退耕還草的任務較大,退耕后適宜種植的牧草以禾本科為主,豆科為副。三江源高寒地區的草種均可在該區種植,在水熱條件較好的地方也可以種植紫花苜蓿、雜花苜蓿、紅豆草、沙打旺、扁蓄豆等豆科植物。常見禾本科和豆科牧草栽培技術要點包括播前整地和施肥、種子的檢驗與處理、播種時間、播種量、播種深度、播種方法、播后鎮壓、田間管理、刈割和放牧利用等技術體系。退牧還草地的改良技術包括結合松耙的補播、草地施肥、圍欄封育等(馬有泉2000)。
在便于機械操作的地段,一般都通過松耙、耕作、補播、施肥及對嚙齒類和雜草的控制等措施,播種燕麥屬、披鹼草屬、老芒麥屬和早熟禾屬等一年生和多年生禾草,建設人工草地用以放牧和刈割(周華坤等,2003)。目前,青海省已經頒布了一系列地方標準,用于指導退耕還草帶的更新,如燕麥與一年生豆科飼草混播栽培技術規程(DB63/T?491-2005,韓志林等,2005)、燕麥栽培技術規程(DB63/T?490-2005,顏紅波等,2005)、“黑土型”退化草地人工植被建植及其利用管理技術規范(DB63/T603-2006,馬玉壽等,2006)和“黑土型”退化草地等級劃分及綜合治理技術規程(DB63/T674-2007,董全民等,2007)。
青海全省退耕地總面積為547萬畝,根據“十五”規劃和退耕還林(草)總體規劃,計劃用10年左右時間,完成退耕任務(鐘鳴遠2002)。位于農牧交錯帶的同德牧場和貴南牧場分別擁有退耕還草地面積12萬畝和23萬畝。目前,退耕還草地由于后期管理不到位,雜草入侵嚴重,產草量低,急需改造更新(韓永偉等,2005)。許多實踐和研究證明,遏止退耕還草帶向生態穩定性恢復的趨勢,保持生產穩定性,是實現其高產和持續利用所應遵循的生態學原則(周青平,車敦仁2002)。退耕還草帶建成后如何穩定與持續利用,特別是劣質牧草入侵導致草帶退化的問題,值得進一步研究(孫海群2000)。傳統上,一般通過重新建植人工草地來實現退化還草帶的快速更新,但由于其投入成本高、效益回收慢,推廣性受限,也存在困難。按照青海省農牧交錯區同德牧場、貴南牧場的經驗,退耕還草地退化后一般部是選用根莖繁殖能力強的禾草(如無芒雀麥、老芒麥等)進行改良或重建人工草地,根據收獲草籽或刈割放牧的不同目的,基于上述青海省已近頒布的系列地方標準,重建單播或混播類型的人工草地。在更新技術方面,燕麥和豆科植物(箭舌豌豆)的混播也有一些研究,經濟效益較明顯(李志昆,2008;張耀生等,2001),但在青海省三江源高寒牧區和農牧交錯帶區域,鮮見用燕麥和多年生牧草混播來更新退耕還草帶的實驗技術報道。
在上述植被更新現有技術和背景中,都有一個關鍵問題沒有克服,即在草帶恢復更新第一年,由于種植的多年生牧草在冷季來臨之前,只能到牧草分蘗的生長發育階段,使第一年植被覆蓋度偏低,地表裸露嚴重,保墑和水土保持方面的能力低下,牧草產量很低,基本沒行收益,草帶快速更新的效益大打折扣。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具有草帶更新后土壤裸露時間短、植被覆蓋迅速、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兼顧的高寒地區退耕還草地草帶植被快速更新方法。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所述的一種高寒地區退耕還草地草帶植被快速更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將一年生牧草燕麥與多年生牧草混合播種在坡度<10°的退耕還草帶上,建植兼刈用和草種收獲功能為一體的人工草地;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海省牧草良種繁殖場,未經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海省牧草良種繁殖場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10571738.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