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空中寫卡方法、系統及用戶身份識別卡有效
| 申請號: | 201010563260.1 | 申請日: | 2010-11-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480720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5-30 |
| 發明(設計)人: | 丁曉燕;葉輝;朱宏冰;商明霞;馬海波;張克宇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W8/24 | 分類號: | H04W8/24;H04W12/06 |
| 代理公司: |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專利商標事務所 11038 | 代理人: | 孫寶海 |
| 地址: | 100032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空中 方法 系統 用戶 身份 識別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移動通信領域,特別地,涉及一種空中寫卡方法、系統及用戶身份識別卡。
背景技術
通信智能卡是用于實現移動用戶身份鑒權的設備,每個用戶的客戶識別模塊(Subscriber?Identity?Module,SIM卡),也稱為智能卡或用戶身份識別卡。中國國內的數字移動電話機必須裝上此卡才能使用。它在電腦芯片上存儲了數字移動電話客戶的網絡數據信息,該卡需要由運營商寫入不同的號碼數據,從而使得在登錄移動網絡后,能夠被網絡唯一區分并接入,由此,電信運營商發展客戶就依賴于他所準備的卡和號碼資源。運營商為了發展客戶,會預置一些寫入了號碼數據的SIM卡,針對這些已經寫號的卡,無論后期是否能發行到用戶手中,都將占用運營商的號碼資源,而號碼資源是運營商一個比較寶貴的資源。
為了降低號碼資源的占用率,可以采用遠程寫卡方式實現號碼數據在用戶開戶時寫入。和在卡廠制卡寫號不同,遠程寫卡是運營商在運營過程中,當用戶買卡時通過遠程服務器下發數據到POS(即,專用寫卡設備,將數據寫入到SIM卡中的設備),再即時寫入號碼數據的一種操作,而卡廠制卡寫號則是批量制作一批已經寫入號碼數據的卡片,然后將這些成品卡返回給運營商逐個開通運營。
遠程寫卡是通過POS寫號,即,將工廠的批量寫號操作放在營業廳或一些代辦點來分散實施,并且號碼資源實現了用戶激活時的即時分配,有效提高了號碼資源的利用率。
通常的遠程寫卡方式都要借助POS,分為兩種:
有線方式:POS通過計算機接入到網絡,實現和遠程發卡服務器的連接;本地計算機根據遠程發卡服務器下推號碼數據,調用寫號模塊,驅動POS對SIM卡進行寫號操作,整個過程是以有線網絡形式進行的,通常需要配置計算機。
無線方式:這種方式通過一種定制的可以登錄到移動網絡的POS來進行,該POS通常帶有兩個卡槽,一個卡槽內的SIM卡用以實現POS登錄連接網絡,并獲取遠程發卡服務器寫號數據,另外一個卡槽則用來對新卡進行寫號操作,由于不借助計算機,該POS還裝備有鍵盤,顯示屏,甚至于打印裝置。
有線方式通常部署在營業廳,必然受到地理位置限制,所以影響運營商的客戶發展,特別是對于中國的廣大農村邊遠地區,這種方式基本不可行。
無線方式相比有線方式則靈活很多,代辦員只需一個無線寫卡的POS就可以完成客戶的發展,因為這種方式無需計算機支持,通過空中無線方式實現連接。一些運營商已經開展了這種無線POS的寫卡方式,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無線POS的空中寫卡方式雖然比較便利,適合運營商在營業廳不能覆蓋的地方進行客戶發展,系統的運營維護成本也相對較低,但是無線POS必須依賴于該定制的POS來進行,由于POS的價格不能太高(價格太高了代辦員無法承受)及其產量不可能很大(僅僅用以代理發卡,功能單一),因而無線POS的空中寫卡方式并沒有被全面推廣。
此外,在現有技術中還可以利用一個客戶端裝置、專用卡(用于密碼驗證和POS機連接網絡)、空白卡(用于寫入數據后發放給用戶)和普通手機的寫卡方式,用戶可以通過客戶端裝置選擇號碼,客戶端裝置在得到號碼信息的同時讀取空白卡的ID號,然后將號碼和ID號發給服務器,由服務器驗證后獲取到一組包括國際移動用戶識別碼(International?Mobile?Subscriber?Identity,IMSI)的典型個人化參數,并將其中IMSI發給客戶端裝置,用戶將空白卡放入手機并輸入IMSI號,如果和剛下發的IMSI號一致,則服務器會將個人化參數一起下發到卡片,由卡片完成寫卡。這種方式的優點是客戶端比較簡單、不需要認證卡,可以說是常規POS空中寫卡方式的一次改進。
但是,為了實現空中寫卡,該方式還是需要較多的設備(即,客戶端裝置、專用卡、空白卡和普通手機),同時,對于運營商而言,還需要另外找一條途徑來保證客戶端裝置的安全性。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一個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空中寫卡方法、系統及用戶身份識別卡,能夠以較少的設備安全地實現空中寫卡。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10563260.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