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養心草復合保健茶有效
| 申請號: | 201010537354.1 | 申請日: | 2010-11-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982082A | 公開(公告)日: | 2011-03-02 |
| 發明(設計)人: | 郭偉光 | 申請(專利權)人: | 郭偉光 |
| 主分類號: | A23F3/34 | 分類號: | A23F3/3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18000 廣東省深圳***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養心 復合 保健茶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保健茶組合物,特別涉及一種以中草藥為原料制成的養心草復合保健茶。
背景技術
目前市場上的保健茶種類繁多,配方藥物有的單一,有的復雜,制作工藝也是千差萬別,產品質量良莠不齊,針對性不強,保健茶中的有益成份過少且難于控制,保健效果不明顯,在市場上難于推廣。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保健茶生產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一種新型的養心草復合保健茶。該復合保健茶具有治療糖尿病、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等功效。
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采用養心草為保健茶的主要原料,再根據養肝、養血、降壓、清熱祛濕等目的加入不同組合的配方原料,從而生產出不同類型的養心草復合保健茶。
本發明中所述的養心草復合保健茶,具有養肝功能的組分配比方案是,包括以下重量份配比的組份:
養心草10~50份、蟲草花2~10份、溪黃草1~10份、雞骨草1~10份、金銀花5~20份、甘草5~20份、菊花5~20份、佛手1~10份、五指毛桃3~15份、杜仲葉1~10份、牛蒡1~10份、人參1~5份、石斛1~5份;
優選的,各原料的重量份配比:
養心草20~40份、蟲草花3~6份、溪黃草2~5份、雞骨草2~8份、金銀花10~15份、甘草8~12份、菊花8~12份、佛手3~8份、五指毛桃6~10份、杜仲葉4~8份、牛蒡4~8份、人參2~4份、石斛2~4份。
本發明中所述的養心草復合保健茶,具有養血功能的組分配比方案是,包括以下重量份配比的組份:
養心草10~70份、蟲草花2~10份、玉竹3~15份、甘草5~20份、檸檬1~10份、五指毛桃3~15份、人參1~5份、石斛1~5份、紅景天1~10份;
優選的,各原料的重量份配比:
養心草35~60份、蟲草花5~8份、玉竹5~10份、甘草10~15份、檸檬3~8份、五指毛桃8~12份、人參2~4份、石斛2~4份、紅景天3~8份。
本發明中所述的養心草復合保健茶,具有降壓功能的組分配比方案是,包括以下重量份配比的組份:
養心草10~80份、三七花1~15份、絞股藍1~10份、玉竹1~15份、金銀花1~20份、甘草1~15份、菊花1~15份、檸檬1~10份、杜仲葉1~10份、牛蒡1~10份、西洋參1~5份、石斛1~5份、紅景天1~10份;
優選的,各原料的重量份配比:
養心草40~60份、三七花5~12份、絞股藍3~5份、玉竹3~10份、金銀花3~10份、甘草3~10份、菊花3~8份、檸檬3~5份、杜仲葉5~8份、牛蒡3~5份、西洋參2~4份、石斛2~5份、紅景天3~5份。
本發明中所述的養心草復合保健茶,具有清熱祛濕功能的組分配比方案是,包括以下重量份配比的組份:
養心草10~40份、布驚1~10份、番石榴葉1~10份、相思藤1~10份、蛇舌草1~10份、溪黃草1~10份、雞骨草1~10份、千里光1~10份、金銀花1~10份、甘草5~20份、菊花5~20份、陳皮1~10份、牛蒡1~10份、五指毛桃5~15份;
優選的,各原料的重量份配比的組份組成:
養心草15~30份、布驚3~8份、番石榴葉3~5份、相思藤2~5份、蛇舌草2~5份、溪黃草3~8份、雞骨草3~8份、千里光3~5份、金銀花5~10份、甘草10~15份、菊花8~15份、陳皮3~5份、牛蒡3~5份、五指毛桃8~12份。
本發明中采用的純中草藥養心草作為主要原料,配合十多味中草藥一起制成具有養肝、養血、降壓、清熱祛濕功效的復合保健茶,具有藥材配伍合理,制作方便,針對性強,保健效果突出等特點。
本發明中采用的養心草,又稱費菜、土三七,含有黃酮類化合物、谷甾醇、齊墩果酸等多種藥用成份,其性平,味甘淡微酸,具有養心,平肝寧心,滋陰養血活血止血之功效。養心草對心臟病、高血壓、中風、牙齦出血、月經量多、肝炎、跌打損傷、失眠、吐血、蛇蟲咬傷、血管硬化等疾病均有一定療效,尤其是對高血壓、心臟病有顯著療效。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郭偉光,未經郭偉光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10537354.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