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多功能水環境災害應急處理船及使用該裝置的水污染處理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010525334.2 | 申請日: | 2010-10-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973369A | 公開(公告)日: | 2011-02-16 |
| 發明(設計)人: | 鄧杰帆;袁偉光 | 申請(專利權)人: | 鄧杰帆;袁偉光 |
| 主分類號: | B63B35/32 | 分類號: | B63B35/32;B63J4/00 |
| 代理公司: | 東莞市華南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44215 | 代理人: | 卞華欣 |
| 地址: | 523050 廣東省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多功能 水環境 災害 應急 處理 使用 裝置 水污染 方法 | ||
1.多功能水環境災害應急處理船,包括船體和設置于船體的頭部或尾部的動力區,所述動力區設置有驅動所述船體移動的驅動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船體還設置有水處理區和收集區,所述水處理區位于所述收集區和所述動力區之間;
所述收集區設置于所述船體的頭部或尾部,所述收集區包括有浮箱、集水槽以及設置于集水槽內部的潛水泵,所述船體的頭部或尾部設置有與所述收集區連通的收集口;
所述水處理區設置有垃圾倉、浮箱和油污槽,所述船體的甲板設置有用于清除油污的除油機和用于清除藻類物質的除藻機;
設置有垃圾轉運機,所述垃圾轉運機包括垃圾斗和傳送鏈條、傳送梯架和驅動裝置,所述傳送梯架一端伸入所述集水槽,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垃圾倉的上方;
所述潛水泵通過管道分別與所述除油機和所述除藻機連接;
所述除油機的油污出口通過管道與所述油污槽連接,所述除藻機的藻類物質出口通過管道與所述垃圾倉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水環境災害應急處理船,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處理區設置有化學反應槽,所述除油機的出水口和所述除藻機出水口分別通過管道與所述化學反應槽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水環境災害應急處理船,其特征在于:所述船體設置有用于凈化水質的電絮凝氣浮機,所述除油機的出水口和所述除藻機出水口分別通過管道與所述電絮凝氣浮機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1或3所述的多功能水環境災害應急處理船,其特征在于:所述船體設置有吸附塔,所述除油機的出水口和所述除藻機出水口分別通過管道與所述吸附塔連接,或所述電絮凝氣浮機的排泄口通過管道與所述吸附塔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水環境災害應急處理船,其特征在于:所述船體設置有龍門吊裝系統,所述龍門吊裝系統包括龍門架、龍門驅動裝置和設置于龍門架的吊斗,所述吊斗位于所述垃圾倉的上方。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水環境災害應急處理船,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口為喇叭形收集口,所述收集口的開口由外及內逐漸增大。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水環境災害應急處理船,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污槽設置有將油污排出的排油泵。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水環境災害應急處理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傳送梯架的寬度與所述集水槽的開口寬度相同,所述傳送梯架設置有過濾網罩。
9.一種使用權利要求1至8任意一項所述多功能水環境災害應急處理船的水污染處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a)將處理船放入水污染區域,因為處理船設置有多個浮箱,控制處理船在水面10~20cm水線位置航行;
(b)處理船在行進過程中,水面上的垃圾、水生植物、浮油等污染物及污染性水體通過收集口進入收集區;
(c)進入收集區的大顆粒物質與水體分離,大顆粒物質通過垃圾轉運機轉運至所述垃圾倉,污染水體進入集水槽內;
(d)集水槽內的污染水體通過潛水泵和管道輸送至除油機進行除油處理和/或輸送至所述除藻機進行除藻處理,除油機分離出的油污通過管道輸送至油污槽,除油機分出的藻類物質通過管道傳輸至垃圾倉,所述除油機和所述除藻機處理過的水排放至原水體中。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水污染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油機和所述除藻機處理過的水通過電絮凝氣浮機進行再次處理,使水凈化后再排放至原水體中。
11.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水污染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電絮凝氣浮機處理過的水經過吸附塔,吸附塔對水中的有毒物質進行吸附處理后再排放至原水體中。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鄧杰帆;袁偉光,未經鄧杰帆;袁偉光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10525334.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