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結合機構無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010512059.0 | 申請日: | 2010-10-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448273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5-09 |
| 發(fā)明(設計)人: | 林河源;謝青峰 | 申請(專利權)人: | 亞旭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5K7/10 | 分類號: | H05K7/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浩天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 11276 | 代理人: | 劉云貴 |
| 地址: | 中國臺***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結合 機構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結合機構,尤其涉及一種可達到強化結合力道以及簡易拆裝目的的結合機構。
背景技術
在一般裝置上,可替換的零件通過可拆卸的結合機構與本體結合在一起,例如以螺絲鎖固、鉚釘鉚接或通過卡扣結構使其相互卡合等。
以電子裝置為例,較常見到需相互結合的部分為電池與電子裝置主機。傳統(tǒng)的結合方式是在電子裝置主機背面設置用以容納電池的容置槽,電池則整片置入凹槽中并以電池上所附設的卡榫卡合于電子裝置主機的容置槽側面的溝槽,并再加上外蓋以保護電池。
然而,由于現(xiàn)有技術中電池的卡榫相較于電池本身相當小,換言之,電池與電子裝置主機僅靠傳統(tǒng)的卡榫結構所達成的卡合效果并不佳,例如電子裝置不小心由高處掉落時,電池極有可能從電子裝置主機脫落。反之,若要避免前述情形發(fā)生而要求牢固的卡合效果時,則卡合結構在設計上會較為復雜,相對造成組裝上與使用上的不便。
再者,上述傳統(tǒng)的卡榫結構在使用上也需人們同時使用兩手推動才能達到卡合或脫離的目的,如此在使用上也會造成人們不便。
因此,如何發(fā)明出一種結合機構,以期可達到強化結合力道以及簡易拆裝目的,將是本發(fā)明所欲積極公開之處。
發(fā)明內容
有鑒于上述習知結合機構的缺憾,發(fā)明人有感其未臻于完善,遂竭其心智悉心研究克服,憑其從事該項產業(yè)多年的累積經驗,進而研發(fā)出一種結合機構,以期可達到強化結合力道以及簡易拆裝的目的。
本發(fā)明的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種結合機構,其通過導引斜面、彈性件、卡勾、卡合槽等組件的配置,可達到強化結合力道以及簡易拆裝的目的。
為達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結合機構是用以結合一電子裝置所包含的一第一本體及一第二本體,其中的第二本體具有一容置區(qū)可供插入容置第一本體。
本發(fā)明的結合機構包含至少一第一卡合模塊及至少一第二卡合模塊。其中,至少一第一卡合模塊設置于上述電子裝置的第一本體,且此至少一第一卡合模塊包含一第一導引斜面及一卡合槽,第一導引斜面并連接于卡合槽;至少一第二卡合模塊設置于上述電子裝置的第二本體的容置區(qū)中,且此至少一第二卡合模塊包含連接于第二本體的一卡勾及頂抵于卡勾的一彈性件,卡勾包含一按壓部以及固定于按壓部的一卡合部,其中的按壓部突伸出第二本體以供按壓,卡合部用以在第一本體插入容置區(qū)時對應滑移于第一導引斜面致使卡勾升降,并且對應卡合于卡合槽以結合第一本體及第二本體,彈性件根據卡勾的升降狀態(tài)提供彈性力至卡勾。
因此,通過導引斜面、彈性件、卡勾、卡合槽等組件的配置,可達到強化結合力道以及簡易拆裝的目的。
上述卡勾的卡合部尚可具有一第二導引斜面,其用以在第一本體插入容置區(qū)時對應滑移于第一導引斜面。
上述的至少一第二卡合模塊尚可包含一固定座,且此固定座組設于裝置的第二本體,卡勾滑設于固定座用于固定座上升降,彈性件抵頂于固定座與卡勾之間并根據卡勾的升降狀態(tài)提供彈性力至卡勾。
上述的卡勾尚可包含一滑槽,至少一第二卡合模塊尚可包含一定位銷,且此定位銷穿設于滑槽并組設于固定座。
附圖說明
圖1是為本發(fā)明較佳具體實施例的分解圖。
圖2是為本發(fā)明較佳具體實施例的立體圖。
圖3是為本發(fā)明較佳具體實施例的動作示意圖的一。
圖4是為本發(fā)明較佳具體實施例的動作示意圖的二。
圖5是為本發(fā)明較佳具體實施例的結合機構1的組合示意圖。
【主要組件符號說明】
1??????結合機構
11?????第一卡合模塊
111????第一導引斜面
112????卡合槽
12?????第二卡合模塊
121????第二導引斜面
122????卡勾
123????彈性件
124????固定座
125????滑槽
126????定位銷
127????按壓部
128????卡合部
129????端部
2??????手持式電子裝置
21?????第一本體
22?????第二本體
221????容置區(qū)
具體實施方式
為充分了解本發(fā)明的目的、特征及功效,現(xiàn)借由下述具體的實施例,并配合所附的圖式,對本發(fā)明做一詳細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亞旭電腦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亞旭電腦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10512059.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方便取樣的細菌培養(yǎng)瓶
- 下一篇:糖尿病足治療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