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中低品位磷塊巖雙反浮選工藝有效
| 申請號: | 201010509436.5 | 申請日: | 2010-10-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972710A | 公開(公告)日: | 2011-02-16 |
| 發明(設計)人: | 楊勇;李艷;柳佃義;朱孔金;馮春暉;劉星強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藍連海設計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B03D1/02 | 分類號: | B03D1/02;B03D1/08 |
| 代理公司: | 南京眾聯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劉喜蓮 |
| 地址: | 222004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品位 磷塊巖雙反 浮選 工藝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磷塊巖的浮選工藝,尤其是涉及一種中低品位磷塊巖雙反浮選工藝。?
背景技術
磷塊巖是重要的不可再生的資源。它在農業中的應用是不可替代和不可再生的。磷塊巖需要通過浮選法加工,以降低伴生脈石礦物(如石英、玉髓、黏土、長石、云母、白云石和方解石)的含量,以滿足酸法加工磷肥用磷礦要求。?
我國磷礦資源以成礦年代古老、含P2O5中低品位、硅鈣質難選沉積磷塊巖礦石為主體。浮選此類型的磷礦石,不僅要求除去碳酸鹽脈石礦物(主要是白云石),而且要求排出部分硅酸鹽脈石礦物(主要是石英、玉髓、長石類)。單一反浮選(脫鎂或脫硅)和單一正浮選(脫硅)難以滿足磷肥用礦質量要求。對這種類型礦石的選別,目前普遍采用聯合浮選法進行富集,通常應用的浮選工藝是正-反浮選(如中國公開專利文獻CN?101020159A和CN?2005100412816)和雙反浮選。與正浮選脫硅相比,反浮選硅質脈石礦物的浮選流程,符合“少浮多抑”浮選原則,可以在常溫下實現,分選效率高。磷塊巖雙反浮選是磷礦浮選發展的趨勢。?
磷塊巖傳統雙反浮選是由反浮選脫鎂和反浮選脫硅聯合組成,礦石磨細后,在弱酸性條件下(pH=5~6),用脂肪酸皂類捕收劑浮出白云石等碳酸鹽礦物,槽內礦漿中加入有機胺類陽離子捕收劑浮出石英、玉髓等硅質礦物,最?終獲得優質磷精礦。在反浮選脫硅中,胺類陽離子捕收劑對礦泥敏感,RNH3+易吸附礦泥顆粒表面,導致捕收劑消耗量增大,而且常會產生大量粘性泡沫。胺類捕收劑的選擇性相對較差,同時兼具起泡性能,用量添加過多,常會使浮選過程惡化,降低浮選分離效率。?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增加對硅質脈石礦物捕收、提高分選效率、降低反浮選脫硅捕收劑耗量的中低品位磷塊巖雙反浮選工藝。?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通過以下的技術方案來實現的。本發明是一種中低品位磷塊巖雙反浮選工藝,其特點是,其步驟是:?
(1)磷塊巖原礦經磨到浮選要求的粒度后,加入反浮選脫鎂調整劑5~15kg/t原礦和脫鎂捕收劑0.8~2.5kg/t原礦,進行鎂粗選作業,鎂粗選槽內為脫鎂粗精礦;鎂粗選泡沫加入不高于1kg/t原礦的調整劑后,進行鎂再選作業,鎂再選槽內為脫鎂中礦,脫鎂中礦循序返回鎂粗選,鎂再選泡沫為碳酸鹽尾礦;鎂粗選浮選時間為5~8分鐘,鎂再選時間為4~6分鐘;所述脫鎂調整劑選自硫酸、磷酸或者硫酸與磷酸按質量比1∶0.5-2組成的混合物,脫鎂捕收劑為烷基脂肪酸的皂化物;?
(2)在脫鎂后的槽內礦漿中,加入脫硅分散劑80~350g/t原礦和脫硅捕收劑30~100g/t原礦,進行脫硅粗選Ⅰ作業;再加入脫硅捕收劑100~250g/t原礦和非極性油10~30g/t原礦,進行脫硅粗選Ⅱ作業,硅粗選槽內為精礦;硅粗選Ⅰ和粗選Ⅱ泡沫合并后,加入不高于50g/t原礦的脫硅捕收劑,進行硅再選,硅再選槽內為脫硅中礦,硅再選泡沫為硅質脈石礦物尾礦;硅粗選Ⅰ的時間為1~3分鐘,硅粗選Ⅱ的時間為2~4分鐘,硅再選的時間為2~4分鐘;所述脫硅分散劑為堿金屬的磷酸鹽,脫硅捕?收劑為烷基脂肪胺或烷基醚胺的醋酸鹽或鹽酸鹽,非極性油為柴油或煤油;脫硅中礦與精礦合并即得綜合磷精礦。?
以上所述的中低品位磷塊巖雙反浮選工藝的步驟(1)中,當所述的脫鎂調整劑為硫酸與磷酸的混合物時,其質量比優選為1∶1。步驟(2)中所述堿金屬的磷酸鹽優選為六偏磷酸鈉、三聚磷酸鈉或者焦磷酸鈉。?
本發明的雙反浮選中脫硅工藝與一般反浮選脫硅采用的“分批加藥”或“分批浮選”工藝不同。后者只是通過簡單地分多次添加捕收劑,降低反浮選脫硅捕收劑總用量。而本發明的脫硅反浮選工藝是有針對性的藥劑分兩次添加。在脫硅粗選Ⅰ作業添加堿金屬磷酸鹽類分散劑,增加磷酸鹽礦物與硅質脈石礦物的靜電斥力,有利于細泥和顆粒小硅質脈石礦物的分散,增加分選的選擇性。在礦粒充分分散后,加入少量的脫硅捕收劑,優先在細泥和細粒硅質脈石礦物表面吸附,這樣粗選Ⅰ可以排出大量的細泥和細粒硅質脈石礦物,減少其對后續浮選作業的影響。在硅粗選Ⅱ作業加入脫硅捕收劑和非極性油的組合,將粗粒硅質脈石礦物浮出。非極性油呈液滴狀附著礦粒上,提高氣泡和顆粒的粘附力和彈性,增加了可浮性礦物的疏水性,利于粗顆粒上浮。非極性油同時能改善泡沫的礦化作用和排水速率,利于泡沫的兼并,因而減少了顆粒的機械夾帶,達到更好的選擇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藍連海設計研究院,未經中藍連海設計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10509436.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疊層太陽能電池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利用受控傳播的膜層轉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