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JTAG的硬件故障注入系統及故障注入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010300340.8 | 申請日: | 2010-01-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770417A | 公開(公告)日: | 2010-07-07 |
| 發明(設計)人: | 左德承;楊孝宗;張展;錢軍;周海鷹;劉宏偉;董劍 | 申請(專利權)人: | 哈爾濱工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6F11/267 | 分類號: | G06F11/267 |
| 代理公司: | 哈爾濱市松花江專利商標事務所 23109 | 代理人: | 王吉東 |
| 地址: | 150001 黑龍*** | 國省代碼: | 黑龍江;2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jtag 硬件 故障 注入 系統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硬件故障注入系統和故障注入方法。
背景技術
故障注入是進行產品測試和系統驗證的重要技術手段,通過有意識的向系統注入故障來 加速測試過程。硬件故障注入一般都為管腳級的故障注入,通過改變管腳的電流或電壓來達 到向系統注入故障,具有時間精度高,易于控制等優點。目前市場上缺乏能夠有效支持多種 協議多種芯片的故障注入器。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解決目前的故障注入器及故障注入方法中不能有效支持多種協議、多種 芯片的問題,提供了一種基于JTAG的硬件故障注入系統及故障注入方法。
基于JTAG的硬件故障注入系統,它包括宿主計算機、USB接口模塊、協議轉換模塊和硬 件故障注入模塊,所述宿主計算機通過USB接口模塊和協議轉換模塊連接,所述協議轉換模 塊的ITP端口與硬件故障注入模塊連接。
基于JTAG的故障注入方法,它利用基于JTAG的硬件故障注入系統實現,所述基于JTAG的 硬件故障注入系統包括宿主計算機、USB接口模塊、協議轉換模塊和硬件故障注入模塊,所 述宿主計算機通過USB接口模塊和協議轉換模塊連接,所述協議轉換模塊的ITP端口與硬件故 障注入模塊連接,且宿主計算機內嵌入有用于生成待注入的故障數據及協議轉換控制數據的 應用層軟件模塊;
基于JTAG的故障注入方法,它的具體過程為:
步驟一、宿主計算機中嵌有的應用層軟件模塊生成待注入的故障數據以及協議轉換控制 數據,并按照協議解析及轉換順序對所述待注入的故障數據以及協議轉換控制數據進行組合 ,然后將組合后的數據通過USB接口模塊發送至協議轉換模塊;
步驟二、協議轉換模塊對組合后的數據進行USB緩沖及USB協議解析,然后對USB協議解 析后得到的數據進行ITP協議打包,再將打包后的數據輸出給硬件故障注入模塊;
步驟三、硬件故障注入模塊對接收到的數據進行ITP協議解析后獲得JTAG故障數據及命 令數據,根據所述命令數據將JTAG故障數據從JTAG端口注入目標芯片。
本發明的故障注入器及進行故障注入的方法,具有支持多種協議及多種芯片的優點。
附圖說明
圖1為具體實施方式一的硬件故障注入系統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具體實施方式二的硬件 故障注入系統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具體實施方式三的硬件故障注入系統的結構示意圖;圖 4是具體實施方式四的硬件故障注入系統的電路原理框圖;圖5是具體實施方式五的故障注入 方法的流程圖;圖6是具體實施方式六中步驟二的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具體實施方式一:結合圖1說明本實施方式,本實施方式的基于JTAG的硬件故障注入系 統,它包括宿主計算機1、USB接口模塊2、協議轉換模塊3和硬件故障注入模塊4,所述宿主 計算機1通過USB接口模塊2和協議轉換模塊3連接,所述協議轉換模塊3的ITP端口與硬件故障 注入模塊4連接。
宿主計算機1內嵌入有用于生成待注入的故障數據及協議轉換控制數據的應用層軟件模 塊。
協議轉換模塊3,用于對從USB接口模塊2接收的全部數據進行協議解析,并對解析后的 數據進行ITP協議打包后,從ITP端口輸出至硬件故障注入模塊4實現故障注入。
本實施方式中的協議轉換模塊可以采用CPLD芯片實現。
硬件故障注入模塊4,用于對接收到的數據進行ITP協議解析后獲得JTAG故障數據及命令 數據,并用于根據所述命令數據將JTAG故障數據從JTAG端口輸出。
所述的協議轉換控制數據包括:協議轉換模塊與ITP端口通信控制數據、ITP協議控制數 據和標準JTAG協議控制數據。所述協議轉換控制數據,用于提示協議轉換模塊3及硬件故障 注入模塊4對數據進行相應處理的命令型數據,它是控制型數據。
USB接口模塊2,用于實現宿主計算機1應用層軟件模塊與協議轉換模塊3之間的數據傳輸 ;協議轉換模塊3,用于實現USB協議與ITP協議之間的轉換;硬件故障注入模塊4,用于ITP 協議下的JTAG數據傳輸。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哈爾濱工業大學,未經哈爾濱工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10300340.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