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雙排球式回轉支承無效
| 申請號: | 201010298022.2 | 申請日: | 2010-09-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968075A | 公開(公告)日: | 2011-02-09 |
| 發明(設計)人: | 劉成林 | 申請(專利權)人: | 徐州豐禾回轉支承制造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C19/49 | 分類號: | F16C19/49;F16C33/58;F16C33/6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21100 江蘇省徐州市***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排球 回轉 支承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機械產品,尤其涉及一種雙排球式回轉支承,屬于回轉支承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回轉支承是一種能夠同時承受較大的軸向載荷、徑向載荷和傾覆力矩等綜合載荷的特殊結構的大型軸承,它集支承、旋轉、傳動、固定和密封、防腐等多種功能于一體,是一種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產品,廣泛應用于起重機械、挖掘機械、運輸機械、礦山冶金機械、醫療器械、雷達、風力發電機組等設備。
回轉支承具有很多種型號,如:單排四點接觸球式回轉支承、雙排異徑球式回轉支承、單排交叉滾柱式回轉支承、三排滾柱式回轉支承等等,現有的回轉支承包含有內圈、外圈和鋼球,所述內圈的外壁沿周向設有弧形的內圈第一凹槽和弧形內圈第二凹槽,所述外圈的內壁周向設有弧形的外圈第一凹槽和外圈第二凹槽,所述內圈第一凹槽與外圈第一凹槽相對應,并形成滾動體圈一,所述內圈第二凹槽與外圈第二凹槽相對應,并形成滾動體圈二,所述鋼球在滾動體圈一和滾動體圈二內,所述外圈的外壁設有第一注油孔,所述第一注油孔從外圈的外壁貫穿至外圈第一凹槽,且內圈與外圈的兩端間呈密封狀活動配合,為了避免鋼球磨損,保證其良好的滾動性,提高其壽命,一般需要在滾動體圈內注入潤滑油,現有的回轉支承的注油孔設法不一,但是不方便通過注油孔注油,隨著機械精度的提高,內圈與外圈的兩端間密封裝程度也較高,使得第二滾動體圈的潤滑油從第一滾動體圈內滲透過來的速度較慢,影響第二滾動體圈的潤滑性,傳統的回轉支承的第一滾動體圈與第二滾動體圈之間沒有第三滾動體圈,無法滿足一些精密機械的需要。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能保證鋼球具有良好的滾動性能,注油方便,適合較為精密的機械需求的回轉支承。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雙排球式回轉支承,包括內圈、外圈和鋼球,所述內圈的外壁沿周向設有弧形的內圈第一凹槽和內圈第二凹槽,所述外圈的內壁周向設有弧形的外圈第一凹槽和外圈第二凹槽,所述內圈第一凹槽與外圈第一凹槽相對應,并形成滾動體圈一,所述內圈第二凹槽與外圈第二凹槽相對應,并形成滾動體圈二,所述鋼球在滾動體圈一和滾動體圈二內,所述外圈的外壁設有第一注油孔,所述第一注油孔從外圈的外壁貫穿至外圈第一凹槽,還包括圓柱形的滾子,所述內圈第一凹槽和內圈第二凹槽之間設有矩形的內圈第三凹槽,外圈第一凹槽和外圈第二凹槽之間設有矩形的外圈第三凹槽,所述內圈第三凹槽與外圈第三凹槽相對應,并形成滾動體圈三,滾子在滾動體圈三內,所述外圈的外壁設有第二注油孔和第三注油孔,所述第二注油孔從外圈的外壁貫穿至外圈第二凹槽,所述第三注油孔從外圈的外壁貫穿至外圈第三凹槽。
所述第三注油孔沿外圈徑向設置,所述第一注油孔與第二注油孔均為傾斜設置,并且第一注油孔和第二注油孔的端口分別發散朝向外圈的上下兩端面。
所述第一注油孔、第二注油孔和第三注油孔沿外圈的外壁的同一直線縱向分布。
所述第一注油孔、第二注油孔和第三注油孔均為四個,且均沿外圈的外壁均勻分布。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既可以通過第一注油孔注油,也可以通過第二注油孔注油,避免了第二滾動體的潤滑油依靠第一滾動體圈滲透過來,這樣就可以將內圈與外圈的兩端間密封狀程度做的更好;滾動體圈三內的圓柱形的滾子,滿足較為精密的機械需求,同時第三注油孔不僅能為滾子提供潤滑作用,還可以為上下兩端的鋼球提供潤滑,共同提高了軸承的壽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剖視圖
圖3為圖2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中:1、內圈,2、外圈,3、鋼球,4、滾子,51、第一注油孔,52、第二注油孔,53、第三注油孔,61、內圈第一凹槽,62、內圈第二凹槽,63、內圈第三凹槽,71、外圈第一凹槽,72、外圈第二凹槽,73、外圈第三凹槽。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徐州豐禾回轉支承制造有限公司,未經徐州豐禾回轉支承制造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10298022.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同類專利
- 專利分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