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制備白術倍半萜復合物的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010297210.3 | 申請日: | 2010-09-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978984A | 公開(公告)日: | 2011-02-23 |
| 發明(設計)人: | 文震;劉波;鄭宗坤;游新奎;蒲一濤;劉劍洪 | 申請(專利權)人: | 深圳大學 |
| 主分類號: | A61K36/284 | 分類號: | A61K36/284;C07D307/92;A61P1/16;A61K125/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18060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制備 白術 倍半萜 復合物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藥物成分分離純化領域,具體涉及超臨界萃取耦合分餾技術制備白術倍半萜復合物的方法。?
背景技術
倍半萜(sesquiterpenes)是指分子中含15個碳原子的天然萜類化合物。一般通式為C15H24,分子量為204。倍半萜在植物體內常以醇、酮、內酯等衍生物形式存在于揮發油中,是揮發油中高沸點部分的主要組成部分,多具有較強的香氣和生物活性,是醫藥、食品、化妝品工業的重要原料。?
白術為菊科植物白術(Atractylodes?macrocephala?koidz)的干燥根莖,是臨床應用最廣泛的藥材之一,中醫認為其性溫,味辛、苦,具有補脾、益胃、燥濕、和中的功效。白術主要含有揮發油,主要由月桂烯、羅勒烯、檸檬烯、α-蒎烯等單萜類成分(分子中碳原子數通常小于15,分子量小于204);δ-蛇床烯、欖香烯、雪松烯、丁香烯等倍半萜類組分;以及蒼術醇、蒼術酮、白術內酯、3-β-乙酰氧基蒼術酮、3-β-羥基蒼術酮等以醇、酮、內酯等形式存在的倍半萜衍生物組成。倍半萜是白術揮發油的主要有效部位,其中又以蒼術酮含量最高,常被用作倍半萜類化合物的代表性指標。現代藥理研究表明,白術倍半萜化合物具有細胞毒性,能抑制肝毒細胞對肝組織的破壞作用,修復肝損傷。?
白術揮發油的傳統提取方法多采用水蒸汽蒸餾制備,水蒸氣蒸餾法提取時間長,揮發油中小分子單萜類物質極易氧化降解,產生過氧化物,進一步誘發蒼術酮等倍半萜化合物發生氧化反應,嚴重影響所萃取的倍半萜復合物的穩定?性。為將白術揮發油中的單萜化合物脫除,進一步提高蒼術酮含量,通常采取柱層析或精餾方法進行。柱層析分離步驟繁瑣,要使用大量的有機溶劑,對環境和人體健康都有一定的不利影響。而普通精餾過程中熱敏性物質容易分解,尤其是蒼術酮因長時間加熱而氧化降解,盡管分子蒸餾可以克服這個缺陷,但因費用昂貴,難以工業化應用。?
隨著超臨界CO2萃取技術的興起,也逐漸應用到白術揮發油的萃取上。中國專利“蒼術酮、含蒼術酮的植物及蒼術酮提取物在制備抗流感病毒藥物中的用途”(CN1857358A)公開了一種采用超臨界CO2從蒼術藥材中萃取蒼術酮的方法,但未對其中的單萜化合物進行脫除。中國專利“白術揮發油部位的抗炎成分制備及其在制備抗炎藥物的用途”(CN1682897)采用超臨界CO2萃取獲得白術揮發油部位,再經硅膠柱層析、C18硅膠反相柱層析分離精制,得到白術內酯I和白術炔類組分。這些專利盡管使用到了超臨界萃取方法,但是由于超臨界CO2萃取蒼術酮等倍半萜成分的同時,也萃取出一些揮發性的小分子單萜類成分,如要進一步純化,則涉及到多次柱層析,流程復雜。?
超臨界CO2分餾根據變溫回流原理,通過改變CO2的密度,使多元混合組分在CO2中產生溶解度差異而進行分離,特別適合熱敏性,沸點相近、性質相似的同系物的分離。采用超臨界CO2萃取白術揮發油,再進入超臨界分餾柱中分餾。由于單萜類成分分子量較小,而蒼術酮等倍半萜化合物分子量較大,在超臨界CO2中溶解度不同。基于此,本申請通過設置不同的分餾溫度與分餾壓力,使單萜與倍半萜產生較大的溶解度差異,分離為單萜成分與倍半萜復合物兩個餾分段,再收集不含單萜的倍半萜餾分段。超臨界CO2萃取與分餾技術耦合起來,為超臨界CO2介質中白術揮發油的脫萜與倍半萜復合物制備提供了一條新途徑,具有技術與應用的新穎性和創造性。?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白術揮發油脫除單萜并制備倍半萜復合物的方法。?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深圳大學,未經深圳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10297210.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