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織機引線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201010296081.6 | 申請日: | 2010-09-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433676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5-02 |
| 發明(設計)人: | 吳俊松 | 申請(專利權)人: | 吳江市吳中布業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D04B15/44 | 分類號: | D04B15/44;D04B15/48;D04B15/5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5228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織機 引線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織機引線裝置。
背景技術
紡織機械原來就是模擬人的動作不斷完善起來的,現在已成為帶有藝術性和精巧性的高度自動化的機械。由于大規模集成電路發展而產生的微電子技術、微處理機和電子計算機,開始滲透到單臺和成套的紡織機械中來。傳統的紡織機械中,對于紗線斷線的情況不能即使反饋給織機,從而使得工作人員較快的尋找到斷線的源頭,且傳統的紗線需要調節張力時,通常會采用大型的機器,但是對于一些只需調節少許張力的紗線而言,不能真正的做到調節的工序。
發明內容
為克服上述缺點,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檢查織機斷線且可微調紗線張力的織機引線裝置。
為了達到以上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織機引線裝置,它包括織機棱柱、套設于所述的織機棱柱上的本體、固定于所述的本體的上端的感應部件、張力調節部件、以及通過螺釘固定于所述的本體一端的導向固定器,所述的導向固定器的中間位置設置有導向固定孔,所述的張力調節部件下端的相對位置設置有張力調節片,所述的感應部件的內部中間位置設置有可繞其自身一端旋轉旋轉預定角度的感應條,當所述的感應部件工作時,所述的感應條旋轉至預定角度。
優選地,所述的感應部件的兩側面位置各設置有與所述的感應條相對應的感應孔。
優選地,所述的張力調節部件還包括設置于所述的張力調節片上端的伸縮棒、設置于所述的伸縮棒的頂端的按鈕、以及套設于所述的伸縮棒上的彈簧,且所述的張力調節部件通過所述的按鈕按壓所述的彈簧且所述的伸縮棒向下壓縮來調節所述的張力調節片張力的大小。
優選地,所述的本體可延所述的織機棱柱方向上下滑動,且所述的本體通過螺栓固定于所述的織機棱柱上。
優選地,所述的本體的一端還設置有與所述的感應孔相對應的本體孔,且所述的本體孔、感應孔、導向固定孔以及所述的張力調節片之間的間隙在同一直線上。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不難看出本發明織機引線裝置通過感應條的設置可檢查斷線情況,同時張力調節片的設置可控制紗線所需的張力,進一步提高了織機的生產效率。
附圖說明
附圖1為根據本發明的織機引線裝置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附圖2為根據本發明的織機引線裝置的感應部件工作時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中:
1-織機棱柱2-本體;21-螺栓;22-本體孔;3-感應部件31-感應條;4-張力調節部件;41-按鈕;42-張力調節片;43-彈簧;5-導向固定器;51-導向固定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進行詳細闡述,以使本發明的優點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從而對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做出更為清楚明確的界定。
如附圖1、附圖2所示,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織機引線裝置,它包括織機棱柱1、套設于織機棱柱1上的本體2、固定于本體2的上端的感應部件3、張力調節部件4、以及通過螺釘23固定于本體2一端的導向固定器5,導向固定器5的中間位置設置有導向固定孔51,張力調節部件4下端的相對位置設置有張力調節片42,感應部件3的內部中間位置設置有可繞其自身一端旋轉旋轉預定角度的感應條31,當感應部件3工作時,感應條31旋轉至預定角度。
感應部件3的兩側面位置各設置有與感應條31相對應的感應孔。
張力調節部件4還包括設置于張力調節片42上端的伸縮棒、設置于伸縮棒的頂端的按鈕41、以及套設于伸縮棒上的彈簧43,且張力調節部件4通過按鈕41按壓彈簧43且伸縮棒向下壓縮來調節張力調節片42張力的大小。
本體2可延織機棱柱1方向上下滑動,且本體2通過螺栓21固定于織機棱柱1上。
本體2的一端還設置有與感應孔相對應的本體孔22,且本體孔22、感應孔、導向固定孔51以及張力調節片42之間的間隙在同一直線上。
以上實施方式只為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構思及特點,其目的在于讓熟悉此項技術的人了解本發明的內容并加以實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凡根據本發明精神實質所做的等效變化或修飾,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吳江市吳中布業有限公司,未經吳江市吳中布業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10296081.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